专题

>想象的平行宇宙 >Science&fiction

Science&fiction


说明:在序言中讲的一些比较枯燥,现在从科幻诞生讲起,科幻圈从一开始就注定风起云涌。当然从词语考察科技史并不新鲜,考察科幻则比较少,目前笔者只在《显现意义:晚清中国新学领域》一书中看到一篇《玻璃潜艇与电子气球:中国科幻小说中科技词汇的构词法》,试图从构词法分析作者思想与读者受众,由于成文较早除了视角至今不过时史料已经略显成就,所以也从语言角度八卦一番科幻,抛砖引玉。


现在英语中的science一词,粗略地说可以追溯到拉丁语scientia,意思是“知识”,12世纪被引入法语意思是“知识,学习,技能,应用”等含义,14世纪中叶进入英语,意思是“通过学习习得技能,知识”,14世纪晚期就逐渐倾向于通过“书本学习”了,到了15世纪初变成了“经验知识”,1670s就排除了艺术类知识,1725年有了“body of regular or methodical observations or propositions concerning a particular subject or speculation”之意,在17、18世纪与philosophy是同义词。19世纪初Rev. William Whewell仿照artist创造了scientist,标志着科学共同体的建制化形成,science才真正成为我们今日所说的科学。


现在英语中fiction一词,粗略地说可以追溯到拉丁语fictionem,意思是“伪装,塑造”,13世纪被引入法语意思是“创造,发明,遮掩”,14世纪晚期被引入英语,意思是“被创造出来的东西”,15世纪是“心灵想象或创造出来的东西”,1590s就用来形容“关于想象的文字作品”,排除了艺术但是一开始仍包含戏剧与诗歌,到19世纪才形成我们所谓的“虚构小说”之意,1827年写这些作品的人被称为fictionist。


science fiction最早使用是在1851年,但是只是零星的使用,意思是“科学小说”,没有虚构之意,1881年意思是“偏离科学的理论”。1916年合写成一个词scientifiction,此时已经有了我们现在科幻小说之意,这和当时凡尔纳、威尔斯等人的创作不无关系。


而这个词的创造者,就是我们很熟悉的雨果·根斯巴克(Hugo Gernsback),1884年雨果出生于卢森堡,1904年移居美国,和爱迪生、特斯拉一样他做着发财梦,靠卖报纸买无线电设备,期冀变革电力产业,很不幸他失败了。于是他就从一个科技宅变成了文学少年,也许是科幻小说可以满足他现实中实现不了的梦想吧,毕竟在那个年代现实世界都夹杂着蒸汽、电力、铁轨的味道,小说和现实都有魔法的色彩。1926年他创办了《惊异故事》(Amazing Stories),被后世认为是第一本科幻杂志,其副标题即ScientiFiction。


《牛津英语辞典》副主编Edmund Weiner认为20世纪三大词汇即hi-fi、sci-fi和DIY,他认为1927年《惊异故事》就已经出现了诸如“Jules Verne was a sort of Shakespeare in Science Fiction”(凡尔纳是科幻界的莎士比亚)的句子,到1929年出现了形容词的用法如“Science Fiction stories of the air”。在科幻界,则一般认为这个词出自1929年雨果本人的《空中奇妙故事》(Air Wonder Stories),虽然雨果本人更倾向于合写的scientifiction。在我们继续说词源之前,我们得说雨果很不厚道,不豪爽大气,他极力想将科幻这一术语注册为商标,以此赚钱,而且他对作者的稿酬支付特别地少,以至著名的超自然恐怖小说家H·P·洛夫克拉伏特(H·P·Lovecraft)给他取了个绰号,“雨果小气鬼(Hugo the Rat)”。果不其然,1929年杂志就办不下去停刊了,之后雨果又办了几份杂志跟着失败,不过由于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1953年世界科幻协会的最高奖“雨果奖”以他的名字命名,1960年匹兹堡科幻年会(Pittcon )颁给他一份特别的科幻奖,并称他为“科幻杂志之父”。

雨果的未来

1929年SF这个缩略词出现了,1954年福斯特·阿克曼(Forrest J Ackerman)和妻子在开车途中听到了广播广告里出现了hi-fi,于是他创造了另一个缩写词sci-fi。hi-fi是high fidelity(高保真)的缩写,fi是fidelity([fɪ'delɪtɪ])的缩写形式,后来发音随之变化为['haifai]以匹配第一个音节,sci-fi缩减掉的字母更多同理读音也发生了变化,1961年出现了衍生词sci-fier。


阿克曼

阿克曼1916年出生于洛杉矶,是一个铁杆科幻迷,稳坐头把交椅,江湖人称“科幻先生”或“阿克曼怪物”。很小的时候他就创建了自己的男孩科幻俱乐部,“我原想包括女孩在里面的,但那个时候,女性科幻迷简直比独角兽还要稀少。”这大概是所有科幻宅男的心声。他也做过科幻编辑,用各种各样的笔名发表过小说,和各位写手大咖觥筹交错。1958年他创办了以科幻恐怖电影为题材的杂志《电影世界的著名怪物》(Famous Monsters of Filmland),基本都是他换着笔名一个人写来写去,和郑渊洁一个人办杂志差不多,不过在他雇佣的打杂小弟中,有后来的史蒂芬·金、《星战》的导演卢卡斯、《小精灵》导演丹特等。为什么很多小粉丝喜欢抱他大腿呢,因为他最出名的“阿克曼大厦”,他家号称收集了30多万件科幻小说、电影和各种周边,史蒂芬·金成名之后曾说:“阿克曼是世界上最牛逼的粉丝,如果你去过他的家,你绝对不会怀疑这点。”可惜晚年因为经济危机变卖了很多,惹得作家大佬一并不爽,布拉徳伯里(Ray Bradbury)就说:“我们生活在一个愚蠢的世界中。我相信未来,福斯特相信未来。其他人却都不在乎。”2008年阿克曼离开了这个愚蠢的世界,回到了未来。


到了新浪潮的60年代,有些作者认为sci-fi出身不好,只配用来形容粗制滥造B格不高的B级片,坚持只用SF的缩写,70年代特里卡尔(Terry Carr)和达蒙纳特(Damon Knight)希望用缩写词sci-fi来区分黑客小说和所谓的核心科幻,晚些时候一个新词语skiffy出现了。同时另外一些人认为science fiction涵盖面太小,拘泥科幻原教旨主义没有意义,应该用speculative fiction来代替。


恩,贵圈真乱啊,果然历史都连续而相似的。


---  

资料来源:dictionary.com,wiki,牛津英语大辞典,sfwa




 

(本文版权属于星云网,个人转载请注明本文链接,商业使用请联系星云网)





喜欢 4 评论
分享

精华评论

总计 0 个记录,共 1 页。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末页
0/140
*
由创企科技提供成都网站建设.成都网络营销
Copyright 2011-2015科幻星云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12024304号-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川B2-20120098

登录科幻星云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