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梁清散散聊科幻 >漂洋过海一百年

漂洋过海一百年

插画师:雷来来


把时间倒溯回120年前的光绪二十一年,公元1895年。

比梁启超在日本横滨创刊《新小说》杂志一石激起千层浪地引发“小说界革命”早了7年,比成为鲁迅之前的周树人翻译完《月界旅行》早了8年。在这一年的春天,清政府签署了丧权辱国《马关条约》,所有人都感到了不安,同时,苦心经营《万国公报》的李提摩太正手拿翻译大作《回头看纪略》奔走于北京官场,聚在法源寺半是围观地参与着“上书”的康有为,可能已经开始一边考虑着如何逃命一边思考多年后如何为此事作伪,让自己成为“公车上书”的领导者。

同时在此年春天,创办了中国第一份通俗科学杂志《格致汇编》的英国传教士傅兰雅(John Fryer)在当时销量极为可观的《申报》上发了一条征稿启事。这个征稿启事并非一般,而是傅兰雅独立出资举办的一次全民范围内的小说竞赛广告。竞赛获奖者有高额奖金可得。主办者傅兰雅称其所征的小说为“时新小说”。哈佛大学东亚系教授韩南(Patrick Hanan)在《中国近代小说的兴起》一书中称之为“新小说前的新小说”,也同时将傅兰雅和他的这次小说竞赛抬到了相当的文学史高度,成为一个新的关注点。

然而,到底当时征来的都是什么样的小说,又为什么主办了这次小说竞赛,却不了了之,不仅在还没有结束之前傅兰雅便提前付了奖金的钱去了美国加州大学任教离开中国,还在《万国公报》上发表获奖者名单时否定了整个大赛的作品质量。只可惜,傅兰雅所征来的162篇稿件,仅有三部出版,其余都未予以发表,作品根本看不到了。即使是韩南,也只能将其视为一个历史事件来研究,是清末社会谴责小说之滥觞。

在此之后,因为梁启超了林纾了雨果了凡尔纳了,各路人马注入文坛,再也没有人对昔日那场持续半年发动包括福建、广东、江苏、浙江、山东、河北、陕西、湖北、安徽、江西和上海等地“有识之士”的有奖文学大赛念念不忘了。

人,太容易忘记,转眼间一百一十年过去。

却在2006年的美国加州,传奇的事情发生了。

当年冬天,美国加州大学的东亚图书馆搬家。在图书馆的藏书逐步搬迁到新馆后,一间常年未经整理的旧储藏室的门被打开。就像所有带着传奇色彩的电影场景一样,在那个满是灰尘的旧储藏室里有两个陌生的纸箱。工作人员将箱子打开,里面满满的全是手写的稿件。正是一百一十年前,来到加州大学任教的傅兰雅带在身边运来的百年来一直被认为是遗失了的那次小说大赛征来的所有原始手稿(实际上只有150份,比傅兰雅所说的162份少了12份)。

尘封百年,所有的“时新小说”集结出版。

2011年出版之后,我自然也满怀兴趣地跑去图书馆看了。一来因为它的“出土”令我感动,二来也想看看会不会有比梁启超的《新中国未来记》更早的科幻小说,即便百年来没有人读过没有造成任何文学史上实质性的影响吧。

可当我将十四卷本的《清末时新小说集》大体浏览了一遍之后,似乎也理解到了当时的傅兰雅的些许心情……

在我讲解到底那都是些什么样的小说之前,我们不妨先看一下当时傅兰雅的征稿要求和主题。傅兰雅说当下社会时弊有三:鸦片、时文、缠足,参赛小说要围绕三弊来写,并用小说的形式给予解决办法。是一次极具现实批判性的主题性征文。

这样直指时弊的主题,能刺激各界有识之士前来投稿吗?自然会有一点效果,至少在清政府签署了《马关条约》引起全社会不满之际,这是一个行之有效可以引起不小的关注的主题。况且小说竞赛的征稿启示又是在《申报》、《万国公报》上发布,更是不可小看傅兰雅在宣传上所下的功夫。不仅如此,傅兰雅还怕文人们不买账,还请来了王韬、蔡尔康、沈毓桂等文坛赫赫有名的人物来做评委,就像当今请了刘震云、曹文轩等文坛学界大佬一样。还承诺获奖者将有机会被“签约”包装,列入文坛新星培养计划,除科举之外新的前途一片光明。

当然,更为吸引人的自然是直接的利益。这一次的小说竞赛,首名奖金50元、次名30元、三名20元、四名16元、五名14元、六名12元、七名8元。

这是什么样的概念呢?就拿当时作家富豪排行榜首位的也是这次大赛的评委大作家王韬(当时自然没有这个东西,而且在王韬的时代,还很少有作家会像他那样成为一名职业作家,但在彼时,王韬的生活水平绝不比一位有普通官职的文人低了)的收入来对比一下。在这一年前后,报馆雇王韬去做主笔,月入最多不过40元,一般则是20元标准。显然,首奖已经够上王韬同时兼职两家如《申报》这样有钱有势的报馆主笔的一个月薪水了。

如果觉得还不够直观的话,可以看看十来年后跻身作家富豪排行榜的年轻新锐包天笑在上海公共租界区最好的地段租房的价格,一个月7元,而他的稿费则是千字2元,也就是说,首名的奖金足够包天笑这样的名家出一本中篇小说的稿酬了,这还不算上十年来大清国经济上的颓败和物价上涨。

可以说,傅兰雅的小说竞赛在一开始是做足了工作,无论说是噱头也好抓准了时机也好,在那个没有互联网,邮政系统也才刚刚起步的时代,从短短半年时间就能收上十来个省市162份投稿,并且其中不乏有许多数十回的长篇小说来看,影响力和号召力已经算是相当巨大。

然而,竞赛的结果呢?显而易见是不了了之了。甚至于连获首奖的作品都没有予以出版,自然更别提之前所承诺的包装培养计划。奖金倒是如实地发放了,还多发了些人,可以说傅兰雅为人做事还是相当厚道了。可是这钱也都砸出去了,连个响都没听着,闹什么?冤大头吗?同时期也举办了小说竞赛的李提摩太,人家的竞赛可是善始善终地完成了,虽然远不及傅兰雅的来得声势浩大吧。

俗话说得好,希望越大失望越大。投入了这么大的人力物力财力来举办的小说竞赛,收上来那么多的稿件,该算是成功的吧,但小说的质量……

当我翻开2011年影印出版的那套《清末时新小说集》时,多少感受到了百年前的傅兰雅收到源源不断的投稿来信时的心情。十四卷本翻过之后,心中只剩下一个评价:字,写得都还不错……

到底都是些什么样的投稿呢?我不敢说得太过肯定,因为太多的小说实在是硬着头皮读都根本读不下去。而大致统计了一下,现在可见的150篇(部)参赛作品中,至少有三分之二根本就不是小说!夹叙夹议都不是,根本就是就题而议。当然了,在小说竞赛的时代,傅兰雅并不知道当时的中国人尚不了解到底什么是小说,或者说“小说”的定义还极为混乱。

但是!即便是议论文,也有好看耐看值得反复品读的佳作呀。可这些参赛作品中,哪里还能算得上是作品……随便找一篇出来看看,开篇就是类似于——傅大老爷威武圣明!求赐首奖——之类直接阿谀奉承舔脸索要的开场白。

比起这样的,倒是更多投稿并没有如此直白,而是扣题来奉承。

众人皆知傅兰雅是个英国来的传教士,因此在他们投稿的“小说”里扣题解决问题都是一水的相似,你傅兰雅不是征文时要求针对鸦片、时文和缠足三弊来写,并提出有效的解决办法吗,那么我们的文章就来了,统一总结出的模式如此:为什么会有三弊?因为不信教!怎么才能根除三弊?只要信上帝!

这样的文章,倒是比那些直接叩拜傅大老爷的要好一些,多动了一点脑子,但……依然是不是太直接了点呀!傅大老爷看到这样的“小说”,到底是哭给你看呢,还是哭给你看呢。

林林总总地数来,结果这样的“小说”几乎占据了所有的投稿。毫无根据和逻辑,并只是把三弊的名词写出来根本搞不懂到底弊在何处的,比比皆是。

当然了,这些作品中倒也有一些写得还算不错。甚至也有是小说样子的作品。分门别类地讲着三弊的悲惨故事,还讲到了些西方的科学。再看这些凤毛麟角的小说的作者,都榜上有名了。

傅兰雅一定是哭着去了美国加州大学任教的吧,抱着这两箱所谓的参赛小说手稿,随后根本不想回忆这半年来辛酸痛苦的阅读记忆,彻底将两箱手稿雪藏在了图书馆的阴暗储藏室里了。

看完这些小说,我也松了口气,该到总结收获的时候了。收获的确是有的,而且还真是有不少的,这些小说里千奇百怪的内容,毫无一点科幻内容,哪怕是写未来的中国也是没有的。我们的小说懂得书写遥远的未来而不只是回忆,恐怕真的要到梁启超写出那个不可能填上的巨坑《新中国未来记》之后了。以及那么李提摩太不是已经译出了《回头看纪略》吗?几年后的小说竞赛完全可以看出,《回头看纪略》即使在《万国公报》上连载过,但对当时的文人是毫无影响可言的。唯独有影响的依然只有梁启超了,拿到李提摩太直接送给他个人收藏,他看了,深受影响了,随后开坑了,开坑不填了,开坑不填影响到了一代文人了。

那么这些算什么呢?这次有始无终轰轰烈烈的小说竞赛,就算是中国科幻小说历史的前传了。



(本文版权属于星云网,个人转载请注明本文链接,商业使用请联系星云网)


喜欢 3 评论
分享

精华评论

总计 1 个记录,共 1 页。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末页
0/140
*
由创企科技提供成都网站建设.成都网络营销
Copyright 2011-2015科幻星云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12024304号-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川B2-20120098

登录科幻星云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