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画作者:雷来来)
空闲的时候,翻翻故纸堆,其实是件挺有趣的事。翻到什么年代为好呢?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偏爱。而我,颇对晚清感兴趣了。或本就是这样的命,在故纸堆终究还是一头钻到了科幻这个“犄角旮旯”里来难以自拔。不对,说“犄角旮旯”是非常不准确的,因为在晚清那个时代,所谓的科幻小说可是红极一时不可一世的了。当然,在此我并不打算探讨当时的小说哪些属于科幻而哪些又不属于。投机取巧的用现代人的眼光去审视当时便是了。
有了这样的判断标准,看问题便似乎轻松许多。
我可以轻易的说出,在1891年,著名的传教士李提摩太翻译的小说《回头看记略》,是中国文学史上可考的文献资料中能见到的第一部科幻小说。为什么敢这么确定呢?因为《回头看记略》便是美国著名作家贝拉米的科幻作品:《回顾:公元2000-1887年》。
但是这样的标准翻过头来看我们本土创作的科幻作品,却绝不简单了。美国学者王德威认为早在1853年俞万春所著的《荡寇志》就是科幻小说,因为这部战争演义小说中所描写的作战武器完全是用“西洋科技”发明而成。另有学者认为发表于1905年的《生生袋》当属第一,原因也很清晰,此篇乃中国第一个标有“科学小说”标签卖出的作品。而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时候,由于晚清的文献资料发掘还远远不够,也有认为徐念慈著的《新法螺先生谭》是第一部,当然后来声名大噪的《月球殖民地小说》也是因为那时候被误认过“第一”而出的名了。
姑且不论文献不足时期的“第一”,就《荡寇志》和《生生袋》来看,首先《荡寇志》更像是萌芽中的科幻,仅有元素却无整体;其次,“科学小说”这个标签也更有说服力吧。就这样,《生生袋》似乎轻松胜出。但现实怎会如此简单易懂。就在《生生袋》举着自己的标签享受着短暂的胜利喜悦的时候,它是彻底忘了这个标签是谁最先设计发明出来的了。
寻来找去,最终发现带头大哥当属──梁启超。
梁启超在1902年底于《新民丛报》上发表了一大篇软广告,专门推销自己即将创办的小说杂志:《新小说》。而这篇软广告却创造了历史,就像《新小说》亦是创造历史一样。其他暂可不提,软广告中赫然列出了“哲理科学小说”这个前所未有的小说分类,《新小说》的创刊号中则再度直接修改成为“科学小说”。只可惜享有这个殊荣的却并非本土原创作品,而是凡尔纳的《海底两万里》──当时译名《海底旅行》。也正是如此,更能令我们现代人窥见到梁启超心中的所谓的“科学小说”是多么的接近我们现在意义上的科幻小说了。
既然是带头大哥,自然要处处做出带头大哥的样子。这一点在梁启超身上倒是不必担心。他在年轻的岁月里什么时候都能抢到时代的前面。同样是《新小说》的创刊号上,梁启超也开始连载自己的一部从开篇的叙事就能看出是部鸿篇巨著的小说。小说的名字叫:《新中国未来记》。
小说刚一开篇,便见到了一串宏大的数字“话表孔子降生后二千五百一十三年,即西历二千零六十二年”,而主人公孔觉民老博士要为听众们讲述自己亲身经历的远在光绪二十八年(1902)的革命的故事。讲堂座无虚席,故事也从当年的诸多秘密结社讲起了。
但是!这部貌似的鸿篇巨著……很快……它就坑了!在第五回,革命军的革命思想还没能统一下来的局面下,它就坑了!
不过《新中国未来记》由巨著成了一个巨坑,这件事倒也不是毫无迹象可寻,明眼人或多或少都已经看出些来。在《新中国未来记》连载到第四回势头正猛的时候,读到小说的孙宝瑄便预言说“此书所出,不过五六回,方在黄、李自西伯里亚回国之时,吾不知其此后若何下笔也。”而结果也果不其然的被言中了,事隔三期没有连载之后,终于在第七号上发表了第五回,尔后该小说便彻底的销声匿迹了。
有人讽刺说是梁启超自不量力,自己搭建起的宏大世界却没有能力写完。我却不这么认为。或许梁启超在革命与改良之间的确迟迟地犹豫不决,可这不足以成为他写不完小说的理由。看看他的《饮冰室集》就清楚的知道,梁启超绝不是一个因为思想徘徊而写不出文章的人。那么唯一的原因便可以落在……他根本就是在写到第四回时已然对这篇小说没兴趣了,终于又写了一回之后,他便彻底撒手旧爱,“专心”地与他的新欢亲热去了。
说白了,这素质,这处事方法,结论显而易见了,那就是:他就是一坑王!
梁启超是带头大哥,无论是不是中国科幻的第一人,清末的那最后十几年绝对就是为他而量身定制的。可是,这位带头大哥却真的没能带好这个头。一个坑王带头,能有什么样的结果自然可想而知了。往后看,上文所提到过的那篇著名的《月球殖民地小说》便又是一个坑。小说连载了一年半之后,莫名其妙的毫无征兆的没了后文。与此相比更有趣的是1906年在《月月小说》上连载的小说《乌托邦游记》,小说中用尽曲笔去描写那颗乌托邦星球,作者萧然郁生煞费苦心的描写着那艘先进得无以伦比的宇宙飞船上──仅是乌托邦星球的小小的映像的社会──是如何的政治发达,从而引得读者对那个星球是强烈地向往。但是小说刚刚连载了四回,作者便突然转头于另外一篇小说的创作之中了。就像作者完全把这篇小说给忘到了天际边的乌托邦星球上一样。更令人哭笑不得的是,萧然郁生的新欢也是个仅有四回的坑。再后来,这家伙干脆跑去闹革命了,只可惜不知道后来他是否也把革命给坑了呢。
这真是应了一句老话: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
回首当年,坑也绝对是再适合那个年代不过了。
那个时候,每个人都太过聪明,或者说至少是太过自作聪明,做事时又由于这种自以为是的心态而使自己过于急功近利。谁都想立刻成王,谁都想马上成为某界盟主。不予否认,那个年代这样的机会确实数不胜数,聪明人多是能轻易察觉。但在薄的木板,想打穿它也是需要功夫的。人们不停发觉着木板的单薄之处,却只是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乱打,每一个地方就只能留下一个小坑,永不能真正打透。
当然,这完全不能怪罪在任何一个个人身上,每一时代其实都有着那个时代最为可笑的地方。而中国的科幻就这样从坑中成长起来了。渐渐生根渐渐发芽。直到民国将至之年。
而辛亥革命之后,一切又都大变。从表面上看,坑越来越少了,甚至迅速绝迹。从深层次来看,则将另起一篇文章细细探讨了。唯有一点毋庸置疑,梁启超在那之后便不再是晚清时期的梁启超,更不是那个戊戌变法之后的文化思想领袖。民国一建,梁启超则再也跟不上那个时代。
作者简介:
梁清散,幻想小说作者、华人科幻作家协会会员、科幻文学研究者,作品有《游日本记》、《三季一生》、《眼魔》等,多篇作品入选多部科幻精选集。晚清科幻研究论文及中国近代科幻小说书目于《科幻文学论纲》(吴岩 著)中出版。曾获得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金奖。
(星云网独家稿件,转载须注明出处 科幻星云网 www.wcsfa.com)
相关文章推荐
晚清科幻 之 是周树人不是鲁迅http://www.wcsfa.com/topic_article.php?id=2365
晚清科幻 之 翻译的节操http://www.wcsfa.com/topic_article.php?id=2370
晚清科幻 之 贾宝玉的潜水艇http://www.wcsfa.com/topic_article.php?id=2461
精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