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学家的现在--大卫布林专访

  

1. 可以向中国读者简单介绍一下你自己吗?

大卫·布林:我曾是一名电子工程师,后来成了一名研究彗星和小行星的天体物理学家。最近,罗塞塔任务[1]证明了我的理论,所以今年是非常激动人心的一年!如今我把更多时间花在关于未来的演讲和写作之上,我既在非虚构作品中预言未来,也在《末日邮差》、《地球》(Earth)、《陶偶》、《太阳潜入者》和最近的《存在》(Existence)中描绘未来,这些书中的大部分被翻译成20种语言。《末日邮差》在1997年曾被改编成电影。我关于信息时代的非虚构作品《透明社会》(Transparent Society)赢得了美国图书馆协会的自由言论奖。                                                

摄影:Cheryl Brigham

 

2. 在你的小说《温暖的空间》里,你谈及超空间。你在空间科学专业的教育背景如何影响你的写作?

 大卫·布林:我可以写作有很少科学元素的奇幻故事。然而,科学的逻辑和心理规范推动着我,使我习惯让事物前后一贯。即使你的故事里包含魔法或奇异的技术,也应保持一致性。

不过,《温暖的空间》是一篇真正科学的小说。故事提出了一种可能性,即便许多其他种类的“人类”拥有各种优势,旧式人类依旧可能拥有力量和关联。

 

 

3. 除了写作之外,你在公众演说和咨询界也很热门。在演讲和提供咨询时,你同人分享知识,是否也从观众中学到一些新东西?你可以和我们谈谈在演讲和咨询生涯中的趣事吗?

大卫·布林:我的工作,无论是在科幻小说中还是公众演说中,都是提出隐藏的问题,那些一旦被大声说出就彰显出来的问题。自然,这对于公司和政府,当然还有我的读者们,都十分有用。不过我这么做的最大原因是我可以满足自己的好奇心!

如果你回顾人类历史,每一个王国每一个时代每一个家庭每一个个人所犯下的最大的错误,都是固守无根据的假设,而不去问下一个问题,即便这会让人不舒服也不去追问!

而问出下一个问题的习惯正是科幻小说的核心与灵魂。

 

 

4. 近年来,越来越多中国科幻被翻译到英文。你读过吗?喜欢吗?

大卫·布林:我帮忙宣传推广了刘慈欣伟大的《三体》系列英译版。我喜欢韩松和陈冠中作品给我带来的挑战和诸多特别的想法。可惜,我读的中国科幻太少了。我的朋友北师大的吴岩教授告诉我中国科幻迎来了激动人心的新时代。我多希望自己可以用原文阅读这些故事呀!

 

 

5. 你2007年时曾来过中国,受到中国幻迷欢迎。未来我们能再次在中国见到你吗?你的作品中会出现中国元素吗?

大卫·布林:我的长篇小说《存在》(Existence)中有不少场景设置在上海,第一类接触中最困难的部分由一个中国人完成。早在1989年,我的小说《地球》(EARTH)中预言了一个伟大的未来时代,富裕的中国游客会去往星球各处,大笔花钱,大量拍照。

当然,我的家人和我本人非常喜欢当年访问北京、西安、成都、上海的经历。我们希望有机会回来再见老朋友,结识新朋友!

 

祝你们在21世纪繁荣昌盛,充满自信,积极进取!


 

 

 

[1]欧洲空间局的“罗塞塔”号探测器运载菲莱彗星登陆器于2014 年 11 月 12 日登陆67P/楚留莫夫-格拉希门克彗星,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有探测器登陆彗星表面,任务共计花费十年时间。

 




(本文版权属于星云网,个人转载请注明本文链接,商业使用请联系星云网)

 

 


喜欢 1 收藏 0 评论
分享

精华评论

总计 0 个记录,共 1 页。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末页
0/140
*
由创企科技提供成都网站建设.成都网络营销
Copyright 2011-2015科幻星云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12024304号-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川B2-20120098

登录科幻星云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