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只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上)》http://www.wcsfa.com/scfbox.php?id=4038
未来,是无数个可能性的集合,而摊在我们面前的选择浩瀚如繁星,于是有人提出“平行宇宙”的思想,猜测也许我们的无数选择将带领我们走向无数个不同的世界。
在今年第六届华语科幻星云奖的候选名单上,我们很高兴地看到了这样的一群人:他们出于对科幻的巨大热爱,纷纷投入这个在中国尚稚嫩的产业里,在他人不解的目光中摒弃了其他万亿种可能,只因为他/她们都存在着某种程度的“固执己见”——只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现在,让他们讲讲自己的故事吧~
短篇组:
江波
他是清醒理智的江波,也是追梦人和造梦师
(江波,科幻作家,科幻世界签约作家)
如果可能,我希望能够打开自己的大脑,分析出所有的模式,然后给出一个真正科学的答案。可惜这不可能,所以只能随心所欲,给几个不那么科学的答案。
第一个答案,是一个梦。成为宇航员,飞翔在星星之间,十多年来,许多次回答如何踏上科幻写作的路,我总是会提及小学四年级的那次问答。问题是你长大了想做什么,回答是我想成为一个宇航员,做宇宙的开拓者。现在的少年儿童都有着广泛的兴趣,开阔的视野,然而回到八十年代中期,回到曾经那个人口只有几千的小镇,在那时那地梦想着开拓宇宙的孩子,应该只有很小的比例吧。我不得不把它归类到天性上。冥冥之中,自有天意。老天爷决定的,还不够你臭屁的?既然老天爷决定要我做这个梦,我不想逆天而行。
说到这个,顺便牵扯一下我的师承。我一直以为自己是一个野路子,没有师承,也许有偶像,克拉克和阿西莫夫,一直都是我的偶像(至少从我坚定地从事科幻写作开始)。然而,科幻的种子被埋藏在幼小的心灵间,逐渐生根发芽,谁是播种者?是八十年代中国的那些科幻作者。那是一个很大的作者群,包括叶永烈先生,郑文光先生,童恩正先生等等等等。我很想将其一一列出,然而必须老实地承认我不记得所有的名字,小时候读书,几乎从不注意作者。我所记得的,是一本小说集,破旧的封面,几乎被翻烂的书页,它留在我手中的时间长久,以至于最后被图书馆罚款。我不确定那本书的模样,只依稀记得,封面的色调是蓝的,画着一艘飞船,上边还有一个卡通的宇航员。我也不确定那本书的名字,大约叫做中国短篇科幻小说集。如果一定要给我的科幻之路找到一个师承,我只有把师承定位在这些我知道或不知道名字的八十年代作者身上。如果有机会,我希望向他们鞠一个躬,或者献一束花。
原谅我这一生拒绝成熟爱幻想,这是关于科幻写作的第一个非标准答案,一个梦。
第二个答案,还是一个梦。这一次是关于中华文明的梦。中国有很长的历史,也将有很长的未来。过去如此绚烂,让人自豪得不能自拔。五千年悠悠,不改炎黄,全球独此一家。然而在现代,中国无疑是落伍者,其中有各种原因,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是科学的落后。科学并非仅仅知识,而是包括了一整套的政治经济体系。当下的热议是中国的崛起,作为一个纯粹的中国人,自然乐见。时至今日,大国的崛起,必然伴随科学的振兴,科幻作为科学时代的通俗文学,虽然对于实体没有直接作用,然而却能起到摇旗呐喊,加油助威的功效。网上有一篇热血文章,文章里有一句让人热血沸腾的话,“望我有生之年,得见您君临天下”。说的就是对中华文明复兴的期许。我的血相对而言要冷得多,华夏君临天下的梦也就没有。然而毫无疑问,我也怀着一个赤子之梦。为此,如果写科幻能够帮到那么一点,哪怕只有那么一点点,我也不惮做一个吹鼓手。
这第二个梦是国家之梦,民族之梦,我只是身在其中,随着潮流涌动。科学的时代必然要求科幻登上舞台,既然时代已经悄然到来,那就让表演开始或者继续。
望我有生之年,得见您科学昌明。这是第二个答案。
关于科幻的情怀还有最后一个答案,还是一个梦。这第三个梦的名字叫做不朽。当一个人呱呱坠地,开始生命的历程,他会理所当然地认为,生命是不朽的,等到长大成人,则会认命,花开花谢,潮起潮落,人生有开始,自然会有结束。然而不朽的梦却保留在每一个人心底。子女是生命的延续,DNA可以代代继承,永不磨灭。书写则是另一种延续,它能够让作者在死亡之后继续以某种形式活着。大学的时候,偶尔和人讨论此生的梦想,那时还没有踏上科幻之路,当时灵光一现,脱口而出,一百年之后,还有人读我的书吧!据说每一年的出版物正像一列时速三十公里每秒的火车,由此可见这将是一个多么遥不可及的梦想,然而如果一个作者将作品视为生命的一部分,这又是多么自然,它源自人类追求不朽的生命本能,哪怕到了文明末日,都不会消失。作为一个清醒理智的科幻作者,不敢奢望永存,只求消失得慢一点。
死而不朽一百年,这就是最后一个答案。
三个非标准答案都是梦,科幻作者是追梦人和造梦师。现实的引力虽然巨大,梦想总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万一实现了呢?
中篇组:
宝树
他是温暖而又冷静的宝树,用轻松的笔调,写着残酷的世界
(宝树,科幻作家,最世文化签约作家)
事实上,一直以来,我必须作很多我不那么喜欢甚至很不喜欢的事情。姑且不谈生活中其他许多方面,作为一个所谓“自由”作家,我接过若干我不太有兴趣写的约稿,我厚着脸皮耐着性子反复讨要区区几百块的稿费,我曾经面对汹涌如潮的恶评而强颜欢笑,也常常在冷冷清清的签售现场尴尬地玩手机,甚至在写作的本职上,也常常绞尽脑汁找不到一点灵感,或是捏着鼻子写自己不喜欢又不得不写的段落,甚至忍痛删掉成千上万字的文稿从头来过……
这就是生活,不是童话。媒体上常常出现的那些潇洒酷炫的厉害人物,只是一个虚幻的形象,背后一定有着你不知道的艰辛无奈。不管他们叫霸道总裁、全民偶像,还是科幻作家。在这次星云奖参评的拙作《人人都爱查尔斯》里,看似我行我素的万人迷查尔斯就不比宅男直人有更多的自由。
也许自由和不自由的区别仅仅在于,在许许多多“不喜欢”的背后,还有一个“喜欢”的内在核心。是它让一切不喜欢都变得有意义,让艰难困窘的生活变得值得去过,让我们能够自愿承担起所有那些“不喜欢”。对查尔斯来说,宇航飞行是他的生命,只要能进行下去,他支离破碎的生活就能得到拯救,而直人就缺乏这样的东西,他只能把一切寄托在他人的生活里。
对我来说,喜欢的内核就是我所创造的那些故事。克服各种艰辛阻碍,让一个故事,让其中的人物和世界,在自己的笔下浮现出来,宛如历尽艰险后发现了一片属于自己的新大陆,没有什么东西比这种喜欢更具有诱惑力。
实际上,用单纯的“喜欢”来形容还不够。每一个故事都有自己的生命,而在最初这种生命完全依赖于我。这里甚至有一种责任感。有一个比喻说,小说就像作者自己的孩子,我觉得这还不够,作家所爱恋的并不是一个嗷嗷待哺的幼儿,而是一个气象万千的无边世界。作为作者,你想到一个故事,就相当于和它签订了某种契约,你拿自己灵魂的一部分去担保,才能看到它。你必须赋予它以存在,更恰当的存在,因为你的灵魂已经融入其中。也许对科幻作家来说,这种责任感比其他的作者更甚,因为我们承担的不是一般的人物和事件,而是整整一个未知世界。
几年前,我在路上骑车的时候曾经想到过一个自认为是绝妙的脑洞,醍醐灌顶般的快乐之后,就是巨大的恐惧,我想到,如果我在这时候死去了,也许直到宇宙终结的那天,也不会再有人或者别的什么想到这个点子,它会永远消失掉,通向那个世界就再也无从寻觅。我迫不及待地写下第一句话,然后是第二句……几个月后,数以万计的人们在网上读到了这个世界的故事,又过了三年,它得以出版,虽然仍然只是一本小众书,很多人从未听过,但它至少拥有了更鲜活、更饱满、更长足的生命,也许会存在得比我自己的生命更久远。
在现实世界中,我们或许不能只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但至少,我们可以让自己的生命融入喜欢的事物,让它为之燃烧,为之放光。
长篇组
迟卉
她是率真又倔强的迟卉, 一只永远自由玩耍的黑猫
(迟卉,科幻作家,最世文化签约作家。摄影:鹿子先森)
“——抱歉,但我们这里不教写作唉。就是大家一起玩的。”
新人顽强地说,那我们就一起玩。
在坚持了一星期经历了各种画风诡异的交谈、争吵、吐槽和很多猫耳少女的图片洗礼后。新人悲愤地退群了。
“走了啊。”
“嗯。”
“一路顺风。”
“对了,新的写作练习什么时候发布啊。”
“下个月吧。也许再下个月。”
“好的,等着。对了,谁有舰娘猫耳图?求一张做头像。”
以上是发生在“地平线写作小组QQ群”里的对话。该群的公告中二气质十足:
须知
【进入此地者请放弃一切美好的幻想】
【群共享里的东西基本都没用】
【#群主脾气很坏#】
【大部分时候这里的聊天都毫无意义】
【除非你有足够的智慧去发现它们】
【其实就算你有足够的智慧,也没什么可发现的。】
都是实话。嗯。
我就是那个脾气很坏的群主。
地平线写作小组五次起落,如今它只是一个安静团在豆瓣里的沉默页面,外加一个聒噪、混乱、充满期待和后青春期中年荷尔蒙的QQ群罢了。
然而它也是我在换过数份工作后依旧经营着的一个东西。
这里大概两三个月才会有一次关于写作的严肃讨论。倒是时常会有编辑带着征稿资讯出现,然后拖着一屁股的吐槽和几篇稿件回家。这里有很多人在写,有很多人根本不写,有很多人想写,有很多人只是围观。一些人来的时候就已经是作者,一些人来了之后成了作者,一些人来了之后决定做点比写作更适合自己的事儿。
其实,写作不重要。我说,除非它对你足够重要,除非它让你足够快乐。除非你喜欢它,真正地喜欢它。不在乎是用等公交车的时间在手机上写还是庄严郑重地泡一杯茶拿出稿纸来写。也不在乎写出来是发在网站上还是发在杂志上。
想写作的时候,写作。
其余的时间。该干嘛干嘛。
秉承着该干嘛干嘛的理论,我建立了目前的这个地平线小组。这听起来很任性。但很久以前,有一位读者对我说,你最喜欢的是什么?科幻?写作?
其实,我只是喜欢自由地玩耍。
----------------------------------------------------------------------------------------------------------------------
结束语:
“在现实世界中,我们或许不能只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但至少,我们可以让自己的生命融入喜欢的事物,让它为之燃烧,为之放光。 ”宝树的这句话说得好好,不得不单独提出来与大家共勉。
星云奖投票仍在继续,去为他们投上一票吧,因为你投的不止是他们的作品,也是在为他们选择的生活方式——喝彩!
(本文版权属于星云网,个人转载请注明本文链接,商业使用请联系星云网)
精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