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4日《科普创作通览》新书发布会

全球24名国内及海外华人著名科普作家、科普理论家、资深编辑和教授撰写,经历时8年打造,由董仁威主编,松鹰、尹传红、陈俊明副主编,赵健审定的80余万言《科普创作通览》,于2014年10月由科学普及出版社出版发行,中国科普作协理事长刘嘉麒院士作序,盛赞其为为我国科普界撰写了一部力作,增添了新的光彩,并被纳入国家高层次科普专门人才培养教学用书。

 

10月24日晚7时至8时30分,在中国科普作协35周年庆中,在北京市海淀区小西天文慧园路3号中国电影资料馆专门安排了由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主办的“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科普创作研讨暨《科普创作通览》新书发布会”,欢迎诸君莅临指导!

 


全球24名著名华人科普科幻作家历时8年打造的80余万言

由董仁威主编的《科普创作通览》(上下卷)2014年10月由科学普及出版社出版

将于10月24日晚在北京由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主办盛大的新书发布会 

 

全球24名国内及海外华人的著名科普作家、科普理论家、资深编辑和教授撰写,经历时8年打造,由董仁威主编,松鹰、尹传红、陈俊明副主编,赵健审定的80余万言《科普创作通览》,于2014年10月由科学普及出版社出版发行,中国科普作协理事长刘嘉麒院士作序,盛赞其为为我国科普界撰写了一部力作,增添了新的光彩,并被纳入国家高层次科普专门人才培养教学用书。

10月24日晚7时至8时30分,在中国科普作协35周年庆中,在北京市海淀区小西天文慧园路3号中国电影资料馆专门安排了由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主办,科学普及出版社、中国科普研究所协办,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科学文艺委员会和基础科学与高技术委员会承办的“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科普创作研讨暨《科普创作通览》新书发布会”,欢迎诸君莅临指导!

  

《科普创作通览》作者名单

  编:董仁威

副主编:松鹰 尹传红 陈俊明

审定:赵健

顾问:刘兴诗 甘本祓 陈积芳 郭曰方 李乔 吴岩

编委会(以姓氏笔画为序)

尹传红  甘本祓   刘兴诗   李乔  沙锦飞  吴岩  汪志  陈积芳  陈俊明  杨再华  张文敬  松鹰   郭曰方  赵宏洲   赵健   黄寰  黄继先    戚万凯   程婧波  董仁威

(北京、四川、上海、重庆、浙江、美国)

撰稿人(以撰稿量为序)

董仁威   陈俊明   松鹰  刘兴诗  吴岩  郭曰方  戚万凯  黄继先   尹传红   王晓达  韩冠群  陈积芳   程婧波   汪志  沙锦飞 张文敬   赵宏洲  周国兴  尹代群  李乔  黄寰  杨再华  李庆雯  黄红梅 

 

 

著名科普作家甘本袚推荐语

《科普创作通览》的编纂是科普界的一个基础建设,它是一部承前启后的经典,是把科普与文学、科普与艺术、科普与人文、科普与生态、科普与经济、科普与社会等联系起来的桥梁,是对我国科普界的历史和现状、人物和作品、深度和广度、继承和创新、水平和功力、影响和贡献等的一次严肃的回顾与审视,是一部值得仔细研读的好书。

 

甘本祓

发自美国硅谷

2013-5-27

 

 

《科普创作通览》序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理事长 刘嘉麒

由董仁威主编,松鹰、 尹传红、 陈俊明等23位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国内及海外华人的著名科普作家、科普理论家、资深编辑和教授撰写的《科普创作通览》,即将由科学普及出版社出版。全书共分六编三十九章,约80万字, 全面回顾了我国科普事业和科普创作的的发展历程与现状,展示了不同历史阶段涌现出的杰出科普作家和他们的代表性著作,系统阐述了科普的理论与方法,并通过典型事例,细致地介绍了科普创作的经验以及科普与社会、科普与人文、科普与艺术等方面的关系与渗透,其内容之丰富,资料之详尽,可谓《科普创作通览》,是从事科普工作的重要学习读本和培养科普创作人才的很好教材。

笔者有幸先读为快,领悟良多,在此也谈点感想。

科学普及是一门综合性学问。它是对人类创造发明所积累的科学技术的二次开发与放大,既包括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理念和科学精神的传播,也包括各类科学技术在经济、社会、行行业业的应用,以及对人们物质文化生活的引导。科学普及的本质是大众科学,受众面越大,普及的越广泛越深入,成效也就越显著。要做到这点,必须树立唯民众需求而是仰的科普理念,在创作题材、内容、表现形式等方面,既要喜闻乐见,通俗易懂,获取方便,又要保持科学的准确性和严谨性;在信息爆棚混杂的时下,科普创作的时效性、针对性、传播度和便捷度显得格外重要,书画、影视、动漫、网络……样样不可缺少;人们的年龄、性别、职业、履历、文化程度等各有不同,对科普作品的兴趣和要求也各有不同,要最大程度地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还需要做千方百计地努力。

科学普及是一项重要而艰巨的事业。古往今来,人类在不断地求索中生存与进步,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与卓见,其中受到普遍赞许的一条,那就是科学技术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根本力量。从原始社会到现代社会,从农业时代,工业时代,到电子时代和信息时代,人类社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取得了伟大的进步,而这每一进步都与科学技术发展密不可分。科学技术发展主要靠两股力量,一股是提高与创新,这主要靠相对少数的科技精英和科技工作者;另一股是普及与应用,这主要靠广大人民群众。创新是科技发展的灵魂,普及是科技发展的推手,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都是促进社会发展重要而艰巨的事业。

科学普及是大众的,公益性的事业。从事这项事业的人,不仅要有很好的科学功底,很好的文学素养,艺术素养,更要有不图名、不图利、甘心奉献的精神,尽自己的责任,对社会负责,对大众负责。

在我们这样一个拥有13亿多人口的大国,尚有相当大的一部分人未受过中等教育,甚至是文盲,科学普及的任务还相当艰巨。目前中国科普作家协会有会员3100余名,相当于每42万人口中有1名科普作家,尽管在会员之外还有一些科普作家和科普创作者,从事科普创作和科普工作人员的比例还是显得过低。而科学普及作为一项事业,必须后继有人,这就需要大力加强科普人才,特别是年轻科普人才的培养,在青年中,尤其是在大、中学校学生中加强科普教育,培养青年人热爱科学,传播科学,献身科学的热忱。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历来尊重科学,重视科普事业。新中国诞生之前,便着手筹建“中华全国科学技术普及协会”(简称“全国科普”),于1950年8月18日正式成立,周恩来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1979年 8月7 日成立了“中国科学技术普及创作协会”(1990年更名“中国科普作家协会”),胡耀邦、邓颖超等党和国家领导人莅临会议。2002年6月29日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2003年设立“全国科普日” (每年9月第3个公休日),2006年制定了“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 这一系列重要举措,体现了党和国家对科普事业的高度重视,推动了科普事业健康有序,欣欣向荣地发展。如今,我们正处于正大光明,国盛民旺的大好时代,在实现中国梦的奋进中,必将迎来科学事业的大繁荣,科普事业的大繁荣! 

借此机会,我热烈祝贺《科普创作通览》即将面世,感谢该书的全部作者又为我国科普界撰写了一部力作,增添了新的光彩。

                2014年4月13日

  


  

《科普创作通览》

序                                         刘嘉骐

主编寄语                                  董仁威

上卷

第一编  科普创作理念 

第一章 科普创作的概念和范畴

一、科普的概念

二、国外科普及科学传播学理念

三、科普创作

四、科普创作的社会责任

第二章 科普创作的历史

一、世界科普创作史研究的进路

二、古代的科普创作

三、近代的科普创作——第一次高潮

四、现代的科普创作——第二、三次高潮

五、中国的科普创作

第三章 科普创作的方法

一、科普创作与“三性”

二、人文精神与科普创作

三、科普作品的创作原则

四、科普作家类型

五、科学家与科普创作

六、优秀科普作品的标准

第四章 人文学科与社会科学的普及

一、普及人文社会科学的重要意义与基本方式

二、普及人文社会科学的意义

三、普及人文社会科学的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

四、普及人文社会科学中应当注意的认识问题

第五章 科普作品的分类及其他

一、科普作品的分类原则

二、叙述体科普作品的分类

三、科学文艺作品的分类

四、成人科普与少儿科普

五、高端科普读物

六、虚假科普文的危害及预防

第二编 叙述体科普作品的创作

第六章 知识性科普文的创作

一、知识性科普文的创作方法

二、浅说类知识读物的创作

三、科普短文的创作

四、知识性科普短文的典范——《桥话》

五、趣谈类科普作品的创作

六、对话式和问答类科普读物的创作

七、互动类和动手动脑类知识性科普文的创作

八、史话类知识读物的创作

九、科普报告文的创作

十、益智类科普读物的创作

十一、百科全书类知识性科普读物的创作

第七章 实用科技读物的创作

一、实用科技读物的选题策划

二、确保实用科技读物实用性

三、实用科技读物的创作手法

四、实用科技读物的时效性

五、实用科技读物“当薄则薄”

六、农村是实用科技读物的大市场

七、实用科技读物的创作要创新

第八章 科技新闻的

一、科技新闻常见的弊端

二、科技新闻“翻译”的艺术

三、科技新闻通俗化

四、对不确定科技新闻的报道

第九章 科普演讲稿的创作

一、科普讲演

二、科普讲演的特色

三、科普讲演的方法

四、科普讲演与科普创作

五、科普讲演的科学性

六、科普演讲稿示例--评林光常“牛奶不能吃”怪论

第三编 其他分类体系中科普作品的创作

第十章 人文社会科学普及文本的创作

一、哲学普及读物:《苏菲的世界》

二、经济学普及读物:《魔鬼经济学》

三、法学普及专栏:《今日说法》

四、政治学普及读物:《理论热点面对面》

第十一章 少儿科普读物的创作

一、低幼科普作品的创作

二、儿童科普作品的创作

三、少年科普作品的创作

四、少儿科普特征综述

五、少儿科普作品的创作方法

第十二章 科普影视作品的创作

一、大趋势——科普影视合流

二、科普影视作品的创作要旨

三、武汉电视台《科技之光》——科普电视节目的探索

四、美国Discovery探索频道的成功之道

五、CCTV-10——中国科普影视的“主流平台”

六、“后来居上”的CCTV-9——最受欢迎的纪录片频道

第十三章 科普广播作品的创作

一、广播是进行科普的重要平台

二、科普广播作品的符号特征

三、科普广播作品的基本类型及写作

四、科普广播作品的特殊类型及制作

五、科普广播剧的创作

第十四章 网络科普作品的创作

一、网络的概念与分类

二、电信与移动通信科普

三、数字移动通信

 

下卷

第四编 科学文艺的创作

第十五章 科学散文的创作

一、科学小品的创作

二、科学随笔的创作

第十六章 科学报告文学的创作

一、科学报告文学与科学家传记文学的区别

二、科学家报告文学的里程碑——《哥德巴赫猜想》

第十七章、科学考察记的创作

一、科学考察——科学考察记的创作基础

二、科学考察记写作要诀

三、科学考察记示例——《孤独的跟踪人》

四、科学游记——《美丽三部曲》创作纪实

第十八章  科学家传记的创作

一、科学家传记的分类

二、“群像”式的科学家传记

三、亲人和友人笔下的科学家

四、科学家自传

五、“人类的群星闪耀时”

六、科学上的“人”与“事”

七、辨别科学“典故”的真与伪

第十九章  科幻小说的创作

一、科幻小说的类型模式

二、科幻小说的创作方法

三、我国科幻作家谈创作

四、科幻小说的新发展

第二十章 科学小说的创作

一、科学小说的类型

二、科普式科幻小说的创作

三、科普小说的创作

四、科学家故事的创作

五、科学故事的创作

第二十一章 少儿科幻作品的创作

一、少儿科幻的意义和地位

二、中国少儿科幻发展过程

三、少儿科幻的特点和创作方法

第二十二章 科学童话的创作

一、科学童话的概念

二、科学童话的本质

三、真——科学童话创作的灵魂

四、善——科学童话创作的升华点

五、美——科学童话创作的情趣点

第二十三章 科学童谣的创作

一、科学童谣的历史

二、科学童谣创作的基本方法

三、科学童谣常见的表现手法

四、科学童谣创作要注意的问题

第二十四章 科学诗的创作方法

一、科学诗的“三性”

二、科学诗创作的重要环节

三、科学诗创作的特征

四、科学诗创作的术语处理

五、科学诗创作的幻想成分

六、科学诗创作的韵律

第二十五章  科普文艺演出作品的创作

一、科普曲艺的创作

二、科普相声的创作

三、科普小品的创作

四、科普评书的创作

五、科普说唱的创作

    六、科普音乐的创作

七、科普歌曲的创作

八、科普器乐的创作

九、科普舞蹈的创作

十、科普戏剧的创作

第二十六章 科学美术作品的创作

一、科学是美术的金钥匙

二、科普图画

三、科学摄影

四、科学雕塑

五、科学动画

第五编:科普名家访谈录

第二十七章 郑文光专访

一、流浪,流浪……

二、充满激情的时代

三、挂靴

四、黄金时期

第二十八章 童恩正专访

一、小时候的故事

二、《古峡迷雾》

三、《珊瑚岛上的死光》

四、两栖人

第二十九章 叶永烈专访

一、走上科普创作道路

二、恩师

三、《小灵通漫游未来》诞生记

四、告别科普

第三十章 刘兴诗专访

一、充满矛盾的“刺头”学者兼科普科幻作家

二、坎坷成长路

三、科普老兵

四、最好的作品是少儿科普读物

第三十一章 甘本祓专访

一、专业文章不好写,科普文章更不好写

二、科普是教育的延伸,是科研的牵线人

三、把读者当成自己的主考官

四、“板起面孔”与“喜笑颜开”

五、虽“苦”犹“荣”的岁月

第三十二章 郭曰方专访

一、拥抱“科学的春天”

二、为科学放声歌唱

三、与诗神同行,与厄运抗争

四、让躺下的诗集站起来

五、科学的艺术与艺术的科学

六、追求诗意、诗味和诗美

第三十三章 汤寿根专访

一、跟“草”有缘

二、志向的转折点

三、探索与奋斗

四、难忘“科学的春天”

五、在辩析中明理

六、在探讨中求进

第三十四章 潘家铮专访

一、“院士写科幻,好比教授卖扒鸡”

二、“科学的幻想”与“科学的理想”

三、“先结婚,后恋爱”

第三十五章 林之光专访

一、从川东地区的高温干旱说起

二、“我更愿意被称作‘科学作家’”

三、科研与科普相辅相成

四、科普创作中的两次重要顿悟

五、科普创作的四个阶段

第三十六章 卞毓麟专访

一、“梦天”

二、“星星”引领科普路

三、他山之石

四、科文交融

第三十七章 张景中专访

一、干科普是需要勇气的

二、在苦难中升华

三、把数学变得容易一些

第六编 科普经典名著及其他

第三十八章 100部科普经典名著

一、古代科普经典名著

二、近代科普名典

三、外国现当代科普名著

四、中国现当代科普名著

第三十九章 科普创作人才培养

一、《科幻世界》杂志社人才培养

二、北京师范大学“科幻方向”研究生培养科幻创作人才

三、时光幻象成都科普创作中心的人才培养

四、人才培养从“娃娃”抓起

考文

 


喜欢 0 收藏 0 评论
分享

精华评论

总计 0 个记录,共 1 页。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末页
0/140
*
由创企科技提供成都网站建设.成都网络营销
Copyright 2011-2015科幻星云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12024304号-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川B2-20120098

登录科幻星云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