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22日,美国巴尔的摩市科幻协会(BSFS)组织了一次圆桌讨论会,题为“短篇小说现状”。参加讨论会的有好几位科幻杂志的编辑,如《克拉克的世界》主编尼尔·克拉克(Neil Clarke)、《无尽天空下》主编斯科特·安德鲁斯(Scott Andrews)、《每日科幻》主编乔纳森·拉登(Jonathan Laden)、《逃生舱》和《百字播》主编诺曼·谢尔曼(Norm Sherman)。与会者一致认为,短篇科幻市场正在复兴。谢尔曼甚至称这个十年是“短篇的十年”!
几位从业人员如此乐观的论断是有根据的。首先,第一个明显的证据就是老牌科幻杂志在发行量方面的逆势上扬。就拿现存的三大刊(Big Three)之一《阿西莫夫科幻杂志》(Asimov's)来说吧。上世纪八十年代初,《阿西莫夫科幻杂志》达到发行量巅峰(10万册/期)。自此之后就随着期刊业整体的颓势一路下滑,至2009年降到最低点16696册/期。然而,之后的几年发行量(订阅量和零售量的总和)却连续上行,在2012年一度达到25025册/期的高度。这其中,电子版发行量的增加起到了强心针似的效果。2011年,近20000册订阅里面,有7500册是电子订阅,占比为37.5%;而2014年,这个比例升至48%。一方面,Kindle等手持阅读设备的兴起不仅唤回了流失的老订户,也吸引了一批新订户,这才有了总订阅量的升高。另一方面,电子版发行量占比的提升也意味着发行成本降低,利润率提高,以及给杂志社带来的更多的现金流。三大刊的另两家《类似体》(Analog)和《奇幻与科幻杂志》(F&SF)也是类似的情况。具体的三大杂志发行量变化趋势可见下图。
美国三大科幻杂志发行量折线图(数据来源:《轨迹》杂志)
可以说,这三大杂志就是短篇科幻市场的三柱石。加德纳·多佐伊斯(Gardner Dozois)一直在他主编的科幻年选里呼吁:
如果你想每年读到很多优秀的科幻奇幻小说,这几家杂志的存活是关键,而帮助他们存活的重要途径就是订阅。今时今日,订阅是前所未有的容易,只要按几个键就行,而且还有各种不同格式可供选择,从传统的印刷品,到可下载至台式机和笔记本阅读的电子版本,再到可以在Kindle、Nook或iPad上阅读的版本。你还可以方便地从海外订阅,这在以前几乎是不可能的。
诚如多佐伊斯所言,互联网和IT业——特别是这几年的发展——深刻改变了传统杂志的生存方式。几年前,大家还在担心三大刊会因为发行量的持续下滑而停刊。这并不是危言耸听,另一家1994年创刊的实体奇幻杂志《奇幻国度》(Realms of Fantasy)正是前车之鉴。就在2006年,《奇幻国度》还保有22500份/期的发行量。但出版商终究还是没扛得住销量的大幅下跌,于2009年黯然收场。而现在呢,连三大刊里发行量垫底的《奇幻与科幻杂志》的出版人戈登·范·吉尔德(Gordon Van Gelder)都说自家杂志的发行数字“很健康”,可见电子版发行量的确是让老家伙们缓了一大口气。
所谓短篇市场(short fiction markets),泛指所有发表原创中短篇科幻小说的平台。通俗一点说,就是科幻作者写了中短篇小说拿去投稿卖钱发表的地方。时至今日,这一概念早已远远超越了传统实体刊物的范畴。以网络/电子/数字/比特形式存在的平台已逐渐站到了舞台的中央。当上述研讨会成员谈论“短篇市场的复兴”时,他们更多的是在谈论存在于赛博空间的短篇平台近年来的迅速崛起。毕竟他们都是以这类电子平台实践者的身份有感而发。
首批在线科幻刊物发端于1990年代中期。根据《科幻百科全书》“在线杂志”条目,1995年成为在线杂志发展的分水岭——两家老牌科幻杂志《OMNI》和《银河》先后抛弃“肉身”、“灵魂”上载。可惜均因收不抵支,很快便草草收场。后来,不断有民间和商业两方面的在线科幻平台尝试。民间方面,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创刊于2000年的在线科幻杂志《奇异地平线》(Strange Horizons)。这份完全靠粉丝捐助生存的科幻周刊一直办到了今天,成了存活时间最久的在线科幻杂志。长久的坚持也让这份外表看起来平平无奇的网络杂志获得了越来越高的业内声誉。
商业方面的,除了一些小出版社的尝试外,必须要提一下科幻频道(Sci-Fi Channel,后改名为 Syfy)2000年在其主页开办的小说栏目 Sci Fiction。这个栏目由资深编辑 Ellen Datlow 主编,每星期免费放出一篇科幻小说。因为科幻频道财大气粗,稿费高出同业杂志有四倍之多,很是吸引了一批顶尖科幻作家为其写稿,很快就获奖无数。2005年底,这一栏目因科幻频道削减业务而被砍掉了。
在其诞生的前十多年里——一直到00年代中期的时候——很多人对网络在线科幻杂志一直抱以轻视和冷眼旁观的态度,认为:这玩意儿大部分是自娱自乐而已,都没人正经读,也赚不来钱,指不定那天就随时停掉了。看一看戈登·范·吉尔德在2009年的一篇访谈,代表了不少业内人士的观点:
(对在线出版的未来)我们还没数呢。他们(指网络科幻杂志)已经尝试了十多年了,很少人对这些来来去去的网络杂志做过详细分析,看看哪些做法是可行的,哪些是不可行的。我还没看到哪家网络杂志是靠网络出版真正发财的。
有关Sci Fiction。科幻频道的小说栏目当时做的很大。稿费给的高,那可是真金白银。但就是没人读。我认识的业内人士都是冷眼旁观,想看看哪天可以真赚到利润。五年后他们终于关了张。很不幸的,我认为它的存在弊大于利,因为它让不少人相信所有的在线小说都应该免费。
很多人不明白的是,网络是个做营销的好地方,却不是出版的好场所。你想让网友们在网上为你出版的东西付钱,那几乎不可能。唯一的例外是正在兴起的电子书市场。不过还早,要看看才知道。
还好,几年后我们就看到了——在线科幻杂志逐步从新生期走向了成熟期。一大批在线杂志找到适合自己的具有可持续性的运营模式,摆脱了”来来去去“、昙花一现的命运。作为一个整体,它们渐次成长为短篇科幻市场里一支重要的有生力量,而其中的佼佼者更在影响力方面几可与老牌实体杂志分庭抗礼。
美国加州大学河滨分校(UCR)哲学系教授埃里克·施维茨格贝尔(Eric Schwitzgebel)最近制作了一份“英文科幻奇幻杂志十年(2005-2014)影响力排行榜”。在这份榜单上,前十名里有六名是在线杂志。如果只计算最近三年影响力得分的话,《Tor.com》和 《克拉克的世界》(Clarkesworld)分列第一和第三位。这两份2000年代后期创办、分别代表商业和民间模式的网络科幻杂志,就是新媒体时代的后起双秀,它们与三大刊完全可以扳一扳手腕了。
科幻杂志影响力排行榜排名靠前的封面拼图
上述圆桌讨论会的几位与会者也都是这股在线短篇科幻市场大发展浪潮的弄潮儿。在研讨会上,他们着重谈到了近几年来互联网对在线市场的深刻改变。从读者和发行方面说,互联网和电子书市场的爆发,使得读者和杂志之间的缘分相接变得前所未有的方便。更可喜的是,现今的读者也越来越有支付意愿。例如,尽管《克拉克世界》所有文章都可以在网上免费阅读,但仍然有近3000位订户愿意付费订阅杂志的电子书版本(比如Kindle版),由此而来的收入足以弥补杂志的稿酬支出。从作者方面说,网络也让投稿和发表周期缩得更短了。同时,很多杂志编辑都表示有越来越多的投稿作者来自世界其它地方。毫无疑问,蜷缩在小小的地球村所有科幻作者和科幻爱好者们都能够靠互联网方便地找到彼此。
与传统杂志的面面俱到不同,一家家在线科幻杂志更像是一个个长尾利基市场。它们有的专注于传统硬科幻,有的钟情于暗黑奇幻,有的致力于短小精悍的微小说,有的甚至专做同人小说,凡此种种,不一而足。喜欢某一类型的读者和作者可以在网络上找到相应的细分市场。它们就是一条条链接读者和作者的虚拟纽带,也促成了”有人编——有人看——有人写“的正向反馈循环。
笔者启动这个”英美短篇科幻市场巡礼“项目的初衷除了是对这林林总总的万花筒好奇之外,更多的还是想以此为他山之石,攻一攻咱们中国的短篇科幻市场这块玉。
在去年的这篇回顾文章中,笔者曾谈到,三体走红以来,科幻出版热和影视热有目共睹,这当然是大好事。然而,我们也不得不心存忧虑——中国的科幻文学创作力足够支撑起一个稳定繁荣的广义科幻文化产业链吗?
在过去三十余年的历程中,中国科幻文学虽几经波折,终究能不断向前发展,并为当下科幻文化产业链的形成提供了一定的“文本积累”以及人才与受众储备。然而,与美日相比,我们二三十年的储备和积累毕竟还是很单薄。用姚海军的话说,中国的科幻“基石”尚未建好。不仅历史积累单薄,科幻文学创作的现状和短期前景也难以让人乐观。刚刚得到的消息,《新科幻》杂志2015年将停刊。停刊消息一出,业界一片唏嘘,至此专业科幻刊物仅剩《科幻世界》一家。而专业的网络平台目前也只有“科幻星云网”和“蝌蚪五线谱网”两家,还未成气候。可以说,现在处于纸刊衰落和电子平台兴起的空当期,商业化电子平台还没做出来呢,传统纸刊已经撑不住了。缺乏稳定的中短篇小说发表平台,科幻新作者们也因此更难得到成长的机会,这是《新科幻》停刊最让人扼腕的地方。
笔者也曾细数过本世纪前十几年有一定代表性和知名度的科幻作者阵容,大约在30多人的规模。另外,从各个平台汇总的资料估计,当前活跃的中文科幻作者总数在200这个数量级。每年产出的科幻文学作品大概有200多篇中短篇小说以及10余部长篇小说。1家实体期刊(发行量10万上下),2家网络平台,30位知名作者,200位活跃作者,每年10部长篇小说,200篇中短篇小说。笔者不厌其烦地列举这些数字,还是为了回答这个问题——这样的规模,足够吗?
够吗?不够吗?我们可以不作回答。无论如何,不妨先看看别人家的状况吧。
在这个巡礼项目中,我希望对英美短篇科幻市场做一个全景式的扫描,并能将每一家短篇科幻平台的情况摸清讲透——特别是它创办的宗旨是什么,它经历了什么样的变化,它的经营模式(business model)是怎样的,又有哪些成功或失败的经验可供参考,等等。
项目所选择的目标基本上是目前正在运行的英美短篇科幻市场,主要是专业或半专业市场,也有个别有特色的业余市场,大约30-40家的规模,可能大概也许包括(不保证都会写,也没有一定的顺序):
《深渊与顶峰》Abyss & Apex
《类似体》Analog Science Fiction and Fact
《顶峰》Apex
《阿西莫夫科幻》Asimov's Science Fiction
《无尽天空下》Beneath Ceaseless Skies
《黑色静电》Black Static
《墓园舞蹈》Cemetery Dance
《克拉克的世界》/《永远》Clarkesworld Magazine / Forever Magazine
《宇宙》Cosmos
《跨类型》Crossed Genres
《每日科幻》Daily Science Fiction
《恶魔计划》Diabolical Plots
《逃生舱》Escape Pod
《扩展地平线》Expanded Horizons
《想象力的幻想故事》Fantastic Stories of the Imagination
《奇幻卷轴》Fantasy Scroll Magazine
《银河边缘》Galaxy's Edge Magazine
《巨兽龙》GigaNotoSaurus
《格兰特维尔公报》Grantville Gazette
《中间地带》Interzone
《邱吉尔女士的玫瑰花蕾手镯》Lady Churchill's Rosebud Wristlet
《光速》/《噩梦》Lightspeed Magazine / Nightmare Magazine
《自然》Nature
《非本地科幻》Nonlocal Science Fiction
《据推测》On Spec
《卡德的银河际卖药秀》Orson Scott Card's InterGalactic Medicine Show
《近日点科幻》Perihelion Science Fiction
《播客城堡》PodCastle
《科幻言情》Science Fiction Romance
《索拉里斯》Solaris
《空间与时间》Space and Time Magazine
《奇异地平线》Strange Horizons
《地表之下》Subterranean Magazine
《地球化》Terraform
《黑暗》The Dark
《奇幻与科幻杂志》The Magazine of Fantasy and Science Fiction
《Tor.com》Tor.com
《怪异》Uncanny Magazine
《不明搞笑物》Unidentified Funny Objects
《都市奇幻》Urban Fantasy Magazine
诸位,系上安全带,咱们慢慢巡……
(星云网经作者授权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科幻星云网 www.wcsfa.com)
精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