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死亡调查报告 ——盘点科幻作品中的经典死亡案例

 

自科幻这一文艺要素诞生以来,它便和死亡与恐惧紧紧联系在了一起。在史上公认的最早科幻小说《弗兰肯斯坦》里,男主角和与他相爱相杀的造物双双撒手人寰,这么悲伤而残酷的结局,很分明地体现出“科幻的可怕”;而既然是可怕的东西,自然也就与死亡有着密切的意向联系。而在好莱坞类型化叙事语境里,科幻电影已经和各类惊悚恐怖血腥动作怪兽电影紧紧捆绑在了一起,观众们往往会说:“片子里不死人,你好意思说自己是科幻片儿?”——观众们都这么想,商业电影能不这么拍么? 

然而,毕竟人命关天,哪怕虚拟角色也不例外。许多经典科幻电影的角色之死,其实都可以解读出深意。无论他们是主角还是配角、是好人还是反派,都是用生命在向我们诠释“科幻”二字的先烈。以下,就让我们一起来盘点以下科幻影片里的经典死亡吧!


1、宇宙空间烈士陵园 

茫茫宇宙,既美丽又杀气腾腾,失重、真空、低温、日照、陨石、宇宙辐射等等手段,都是我们很熟悉的杀人神器。宇宙空间广袤无垠、无处逃脱的虚空特性,如同“星空地狱”一般,正是它最令人类感到恐惧之处。 

在电影《2001太空漫游》中,人工智能计算机HAL 9000犯下了很可能是有史以来第一起“AI杀人案”:它为了保护自己不被关机,毅然将宇航员弗兰克推入了太空深处,使其成为一颗人肉行星——宇航员将陷入氧气耗尽、电力丧失的境地,最终沉默地死在宇宙中。这样的死法既恐怖,又不乏浪漫主义元素在里面,甚至可视作最适合宇航员的“神圣死法”,因此后代的太空题材科幻片中,几乎每部都有步弗兰克后尘的烈士们。

《火星任务》中蒂姆·罗宾斯饰演的宇航员,为了保护同僚们而自愿脱离飞船;《欧罗巴报告》里由《第九区》男主角饰演的宇航员,由于剧毒联氨的泄露而不得不飘向深空;《星河战队》中因宇宙战舰中弹而被炸出船舱的联邦军船员们,连宇航服都没有穿便成为了宇宙的牺牲品;《地心引力》中的乔治·克鲁尼更是将这一死法的悲壮和伟大展现到了极致,以至于为了实现他的壮烈牺牲,电影不得不出现了大到夸张的科学硬伤……

《火星任务》

太空的深邃、壮丽,以及它的可怕、冷漠,构成了它复杂而迷人的魅力,并将继续吸引着人们去关注和探求它的秘密。人类这种面对恐惧和危险的不可自拔的探险欲望,也正是人类科学进步的动力所在。

 

2、怪物受害者花名册

 所谓“怪兽”,指的是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的奇特生物,专门以追逐和吞噬影片中的人类为职业,兢兢业业孜孜不倦。从《弗兰肯斯坦》到《金刚》,到《哥斯拉》再到《环太平洋》,怪兽队伍日渐壮大,子子孙孙无穷匮也。于是,科幻电影里便少不了死在怪兽手里的无辜者。 

在紧随《2001太空漫游》拍摄而成、创下科幻电影崭新道路的《异形》中,几乎所有人都死在了异形的尖牙利爪之下。尤其第一位死者,“诺史莫”号太空船的船长,其先被抱脸虫寄生、后被异形幼虫穿破胸腔而死的场面,血浆共黏液齐飞,穷尽了人们对怪物的恐惧感受,堪称神来之笔。 

在另一部邪典科幻恐怖片《怪形》里,潜伏冰壳下多年的外星生物老奸巨猾的形象,也令人眼界大开。与惯常那些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怪兽们不同,它不仅能够完美适应和改良被寄生体的身体结构,更能够深入其大脑,伪装成人类的模样,在南极基地中跟一群科考队员们大玩起“杀人游戏”来。在《怪形》中,观众不光目睹到怪物们血肉模糊的吓人模样,更深深感受到人与人之间尔虞我诈、互不信任的社交恐惧。影片的最后,死里逃生的两名幸存者相互仍不能信任对方,更加深了那种黑暗而绝望的恐怖氛围。 

怪兽对于科幻电影的另一项重要意义,在与其对电脑CG技术的推进作用。大凡优秀的怪兽科幻片,总离不开电脑特效的贡献;随着科技进步,银幕上的怪兽们越发活灵活现,而死在它们手中的无辜群众自然也越来越多。在特效史上划时代巨作《侏罗纪公园》系列电影中,演员们或被暴龙一口吞下,或被双脊龙的毒液射得一脸,或被迅猛龙围而歼之,甚至连吃鱼的无齿翼龙和食腐的始秀颌龙都对人类大开杀戒起来——其实这与它们原本的习性已经相去甚远,不似动物而更似怪兽了,但只要观众心中的“怪兽情结”得到了充分释放,电影也就算是成功了。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星河战队》中。脱胎于科幻著作《星船伞兵》的该片结合了怪兽电影和战争电影的元素,片中的人类士兵们不是被断手断脚就是被大卸八块,到后来连脑浆子都被虫族吸食一空,令观众们脑后凉气飕飕直冒,充分满足了人们的猎奇娱乐心理。

说穿了,怪兽的形象源自人类自虐的想象。由于早已问鼎生物链顶端久矣,拔剑四顾心茫然的人类总喜欢通过想象为自己寻找一个“虚拟天敌”,在娱乐大众的同时,也不忘时刻警醒自己,居安思危。或许不远的将来,人类终将遭遇外星来客,而这种警惕的心态,也许能够在最坏的情况下拯救人类自己。

 

3、枪林弹雨阵亡将士纪念碑 

一介普普通通的“程序猿”安德森先生,由于英雄们的召唤而摇身一变,华丽变身成为人类的伟大领袖、救世主尼奥——我们耳熟能详的“屌丝逆袭故事”,经过黑超风衣和子弹时间的包装,便成为了新时代科幻电影的经典神作《黑客帝国》。在片中,既没有宇宙飞船,也没有外星怪兽,有的只是机械冰冷的现代化“城市病”的压迫,和无处不在的“特工”们的监视和封锁。赛博朋克和反乌托邦,是人类对于科技发展产生的恐惧,这种恐惧时刻提醒着我们:人类的心灵不可以成为物质和科技的囚徒。在《黑客帝国》里,尼奥代表着人类心中的“超人”意象,只见他手持着程序赋予它的无限弹量的枪支,以及“开挂”一般的身体素质,为了拯救人类,在一片枪林弹雨之中人挡杀人佛挡杀佛,什么程序警察、电子特工、机械章鱼,但凡敢跟他作对的,哪怕成千上万的特工史密斯也都杀给你看。在尼奥的枪口下,无数的无辜程序死去了,但最终换来的却是人类与机械的最终和解与共同繁荣。自《黑客帝国》后,科幻电影也就有了一派前所未有的新气象。 

有的人为了全世界的希望而举起枪,也有的人只是为了一族私利便大开杀戒。《阿凡达》虽说有一个科幻电影的外壳,其故事本质却是个“文明冲突”的古老话题——自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以后,西方发达资本文明对自然原始社会形态的入侵和战斗,便一直是文艺作品的重要题材,而《阿凡达》也仅仅是将这种殖民故事的背景从美洲大陆搬到了半人马阿尔法星系的潘多拉星球上而已,RDA公司也不过是东印度公司的进化版本。在《阿凡达》中,海军陆战队变成了彻头彻尾的雇佣军,枪炮和导弹对准的都是无辜的纳威人以及他们的家园。在攻击家园树的行动中,许多纳威人死在了人类科技之下,他们的死亡正体现出人类欲望和暴力的恐怖和可恨。而在主角杰克的指引下,纳威人以及整个潘多拉星球全民动员起来,用飞行兽对抗直升机,用弓箭对抗钢铁,用猛兽对抗机甲,上演了一场“自然vs科技”的悲壮战争。最终,无数纳威人战士和陆战队士兵的死亡,换来了人类的撤退和潘多拉的和平,这场战役既充满视觉奇观又发人深省,可谓寓教于乐。 

相比代表民族和文化而战的士兵,在《第九区》中为自己的生存而苦苦挣扎的男主角,就显得更加悲惨和孤独。他本是一个形容猥琐的外星人管理机构小干部,但由于一时手贱,触犯了“不作死不会死”的规条,终于走上了不归路——如同名著《变形记》中一般,他成了人人唾弃、又欲杀之而后快的怪物。家人的抛弃,社会的排挤,科学家的虐待,黑帮的追杀,令男主角不仅身体上承受着巨大痛苦,心理上也对残忍无情的人类社会感到绝望。面对无穷无尽的死亡威胁,他终于拿起了威力巨大的外星武器,走上了反抗社会的道路。当看到那些曾经嚣张跋扈的雇佣兵、科学家、黑帮分子们,在他的枪口下纷纷化作血末肉泥四散飞溅时,观众感到的只有复仇的快感。无论是变为怪物的男主角,还是蜗居于贫民窟中的那些“大虾”,都一直在遭受着社会的无情压迫;而迫害者们毙命于受压迫者的愤怒枪火下的场面,正代表着人类最渴望的社会诉求:自由,平等,博爱。

 

4、文艺风格离世者的墓碑 

以上谈到的都是类型化科幻影片的死亡类型,而在那些超越了好莱坞类型化叙事风格的科幻影片中,角色的逝去往往带有强烈的象征主义味道,成为一种独特的审美对象,角色的死亡本身即有着丰富的内涵。例如《终结者2》,乍看上去是标准的好莱坞动作科幻电影,但其中处处流露出的人文主义情怀,加上州长大人大巧不工的独特演技,使得T-800成为好莱坞最受欢迎的机器人形象之一。影片的结尾尤其催人泪下:领悟到人类情感的T-800,为了保护人类和平的未来,按捺住对“主人”的不舍之情,毅然投身钢水之中;他最后的手势象征着人性的胜利,也让观众为之深深动容。科幻电影中令人印象深刻的“自尽者”,还包括《独立日》中的那位老飞行员,他驾驶战机撞击了外星入侵者的飞船核心,用生命换来了人类的反败为胜,那奋不顾身的最后一次飞行,也成了科幻电影史上的经典一幕。 

来自英国的导演总能令好莱坞科幻片带上一丝文艺的气息。在小成本制作的影片《月球》中,英国导演邓肯·琼斯将男主角置身于荒蛮寂寞的月球上,整日只能与采矿机械和一台机器人为伴;当影片后段,主角见到那些克隆的自己,并发现自己的存在原来只是一个巨大谎言的时候,那种震惊和悲哀令人为之心痛。这分明影射的是工业时代中,个人价值遭到漠视的现状——在工业文明面前,个人只不过是一个工具。最终,男主角“又一次”死了,但是他却播下了希望的种子,对无情的社会展开了反抗并最终取得了成功。 

同样来自英国的好莱坞“新一代大神”克里斯托弗·诺兰,通过《盗梦空间》那循环往复、一层又一层真假莫辨的诡异斑斓景色,描述了人类与自身欲望的不断角斗,以及人类心灵的最终和谐之旅。虽然影片中各主要角色均没有死亡,但是在数层梦境中不断曲折前进的他们,时刻都在受到死亡的威胁;尤其是当角色深入到脑中最深处的“记忆边缘”时,那诡异破败的氛围,和时空知觉的丧失体验,几乎可以称得上是“人心中的地狱”。男主角潜意识中对妻子之死的执念,不断幻化成致命的梦境追杀;而当他终于放下心结,结束自我谴责之后,梦醒时刻也就到来了。在《盗梦空间》的世界观中,“生”与“死”有着相生相克的联系:在梦中死去,才能令自己醒来;在梦中“永生”却意味着永远不能回到现实。这种微妙的哲思体验,在近年来的好莱坞科幻片中可谓是绝无仅有。 

谈到文艺气息浓烈的科幻电影,恐怕《银翼杀手》的大名是不得不提的。作为赛博朋克和邪典科幻的绝世佳作,这部片子的相关解读和分析已经太多太多,无需再多说什么;在这里,我们只需要再聆听一次复制人罗伊·巴蒂那段传世经典的台词,便足以品味那种奇妙的、黏稠的、寓意深刻而又捉摸不透的终极感慨。并且,谨以这段台词来作为本文的结尾吧! 

“我见过你们人类绝对无法置信的事物。我见到战舰在猎户座的边缘燃烧,我见到C射线在唐怀瑟之门的黑暗之中闪耀。所有这些时刻,终将消失在时间里,犹如泪水消失在雨中。死亡的时刻……到来了……”

 

 

后记 

无论科学发展多么昌明,对普罗大众来说,科学与科幻总是显得有些神秘,神秘带来恐惧,继而带来对死亡的遐想。另一方面,漫长的科学史中,无数探索者为了科学进步而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今天我们对这段悲壮的文明进步史仍久久不能忘怀。暂借此文,向为科幻事业“献身”的所有人致以崇高的敬意吧!





(本文版权属于星云网,个人转载请注明本文链接,商业使用请联系星云网)



喜欢 1 收藏 1 评论
分享

精华评论

总计 4 个记录,共 1 页。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末页
0/140
*
由创企科技提供成都网站建设.成都网络营销
Copyright 2011-2015科幻星云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12024304号-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川B2-20120098

登录科幻星云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