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楸帆:科幻小说的创作技巧与要素


2014年11月28日,青年科幻作家陈楸帆在我校开展了以“科幻小说的创作技巧与要素”为主题的讲座。同时,莅临的嘉宾还有幻想小说作家、资深科幻研究者梁清散

科学幻想协会这次抓住了科幻作家和科幻研究者同时到场的机会,不仅带着小伙伴们一起前往,还和上次一样,成功地吸引了来自其他各大名校的同学前来,搭建了一个非常良好的交流平台。在获得科幻作家的点拨之后,也引出了激烈的讨论和崭新的思考。

 

作家陈楸帆在讲这个主题时,为了理清思路,首先把科幻小说的创作过程分解成图的形式表现出来。呈现出的结构和房屋非常相似。这种讲法清晰地将无形、抽象的写作经验和做法实实在在地表达了出来。

最基础的一层,是所谓Idea。创意点子对于一篇科幻小说来说是极其重要的。这就如同要生长成一颗参天大树,必须现有一颗顽强的种子一样。这些点子来源于思考和灵感,平日就要养成即时几下它们的强硬且略带神经质的习惯。这也算是作家的一种素质。当然,这只是说明Idea作为种子的重要性,一如科幻小说这座房屋的地基一般。这并不能等价于,科幻文学完全是“点子的文学”。文学性同样是重要的,不能因为有了点子而忽视其它的部分。

其后,就是撑起屋子的四根柱子——PESTPPoliticsEEconomySScienceTTechnology。合起来就是政治、经济、科学、技术。这4根柱子实际上就是科幻文学构建的世界观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创意点子的基础上,要将点子统合到一个故事里,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把这个点子安放好。这就是世界观。它让故事得到一个基本的架构并且能够被支撑起来。由于科幻文学独特的取材、关注点和呈现方式,世界观便显得非常重要。政治是在展现支撑故事的社会舞台,经济呈现的则是生产力和价值分配的状态,科学决定了点子的合理性和创新性,而技术则对点子进行各方面的延伸而使之现实化并铺展到作者所构造的世界观中。

现在,大的框架搭好了。但是房屋要是没有屋顶,便不能是一幢完整的房屋。在构建小说最核心的故事和人物之前,为它们的登场做好铺垫尤为重要。首先,要呈现国家,然后由大到小,按照铺排世界观的顺序构筑家庭等直到个人背景。需要补充的是,我认为侧重的是铺排的视野要由大到小,并不一定是国家-家庭-个人这种固有模式。只要遵循这个可以让铺排尽可能完整的原则就好。

等这一切准备就绪,故事和人物才开始登场。这时,这幢屋子终于有了它自己的意义。

讲到这里,作家陈楸帆开始对各部分的分解和探讨。

 

1. 结构

开头有多种,不过科幻小说中最常用的是两种:以事件展开的开头和以场景展开的开头的这两种。前者适用于短篇,因为它可以抓住读者的眼球,让读者在刚开始看时提出不同的疑问和猜想。达到这一目的,开头基本就成功了。长篇则不然,长篇通常有大量的人物和复杂的故事线,所以交代完整的、令人亲临其境的世界观乃是头等大事,所以后者成为了中长篇小说的常用做法。

故事结构通常按照古典戏剧的三幕剧形式呈现。亮相,摆出关系和冲突。过程,通常有起伏的悬念于高潮。电影和小说尤其爱用的做法是事先营造一个“伪高潮”,然后才是真正的大高潮,这样可以带来强烈的起伏感和曲折度。尾声,结束全篇。尾声在写完之后,作家陈楸帆认为通常需要进行倒推,来探寻自己的逻辑是否合理。推导时用树状的分支选择来决定逻辑导向。他的做法是:检查逻辑,分解谜题,铺设线索。就像埋地雷一样,当读者带着通常的思维进行阅读行军时,作者的任务就是设好埋伏,把它们炸得片甲不留。这非常值得借鉴。

 

2.   剧情

编写故事一定要注意四个方面:篇幅、主题、风格、视角。篇幅决定了整篇文章的结构、节奏等至关重要的因素,它取决于作者需要多少字和情节来讲好一个故事并表达自己的思想。其次是主题,这是一篇文的精华所在,必然要重点呈现。另外是风格。养成风格很难,但毫无疑问,每个作者都有养成风格的潜力。作家陈楸帆的意见是,尽量像自己喜欢的作者的文风靠近,先进行模仿,练习到熟稔,最后在此风格上发觉自己的不同,得到自我风格的精华之所在。然后是视角,这是讲故事的一个视窗。通常用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第一人称切忌转换视角,不然让人感觉出戏、突兀。第三人称则分部分和全部。前者允许一定的上帝视角存在。至于怎么用,这是一个在实际写作中需要作者好好考虑的问题。

 

3.   人物

故事是核,人物是灵。不同在于,人物是鲜活的、多面的。要然他真实可信甚至有感染力,我们必须模拟出一个真实的人。首先,设定他的历史和背景,因为这会决定他投射到文字里时展现的重要的东西——价值观和特色。价值观决定了人的看法和选择,他能主题表达和故事走向,所以相当关键。而特点则是让人物“活”的关键。这些特点包括性格、行为、对白。这些东西不仅要和价值观紧密联系,还要让读者印象深刻,一看就知道是谁。因此,作家陈楸帆认为行为可以拿小动作来强调,对白中可以侧重口头禅和口音。此外,甚至遗传病史这些看似无关紧要的东西在构思人物时都可以进行设计。针对对白,作家陈楸帆说道,很多小说在蒙上主角名字后,根本不知道话是谁说的。这就是人物塑造的确实。我很赞同这一点。例如,马尔克斯的文学巨著《百年孤独》中,各种人名十分难记,但看的时候依然清晰地知道谁干了什么,谁怎么想,这就得归功于高超的叙事和人物塑造能力。总之,做一个会观察的、会生活的人,是每一个作者应该付诸实践、融入到生命里的东西。

 

4.    叙事

叙事技巧是吸引读者的关键。就这一点,同学们和作家陈楸帆甚至就最近热映的《星际穿越》进行探究和吐槽。

罗伯特索耶曾说过一句话:“展示而非告知”。科幻小说容易将人拒之门外之处就是科学基础薄弱或对科学不大感兴趣的人,对于过于“硬核”的技术描写会感到阅读乏力和沉闷。《三体》里的太阳电磁增益一段就受到吐槽。作家陈楸帆秉持了一脉相承的观点。他赞同科幻小说“硬核”的风格化特点,但倾向于将技术融入故事,做到阅读障碍的消除,这才是最高明的手段。

而对悬念伏笔的营造,作家陈楸帆强调了其逻辑性。他建议,应该把文章多和爱好者们传阅、分享,在意见的基础上修改,达到严密。

 

总之,作家陈楸帆认为科幻小说的创作需要经历一系列过程。最开始,观察和学习,进行“模仿”。模仿不是意味着抄袭和守旧,而是对创作技法、内涵和观众口味的探究,这对将来的写作是有帮助的。之后,一定要传阅并总结成功与不足,在此基础上进行不断的练习。当达到了一定的水平后,就可以进行创作的终极目标——创造了。不管这种创造是传统还是反传统,它都需要在练习达到的水准上进行。所以多加练习,多次修改,仍是解决之道。

 

探究结束后,作家陈楸帆就同学们提出的问题进行了一些讨论。

 

1.    关于技术的理解

科幻文不同于一般文章的显著特点是它对技术的要求比较高。所以,关于技术的问题引发了大家激烈的讨论,各人观点不一致,有的小伙伴认为对于技术应当苛求,科幻文中提出的种种推动情节发展的技术,都应当用科学来解释其合理性。而另一些小伙伴则认为小说的重点在于故事情节,对于技术的问题只要求个大概设定即可。

对于这一在科幻文中必不可少的成分,作家陈楸帆认为应当是深究一番,但也应当是遵循着故事情节的深究:对于各种深奥伤脑技术的理解,将更能够使人加深对整个科幻故事的理解。

 

2.   世界的构建

每一本科幻小说都有一个背景环境,作家陈楸帆认为对于科幻世界的构建,是通过科幻世界中的人物,人物们所发生的故事,人物之间的对话来进行折射的。不应当只是是苍白的表现。

 

3.   如何辨别科幻文

对于一部小说或电影,如何知道它是一部真正的科幻文还是科幻电影,而不是披着科幻外衣的其它类型小说或影片,作家陈楸帆认为,关键在于将它的科幻成分去掉后能否使故事连贯。如果连贯,则不是一篇科幻文,如果不连贯,则是一篇科幻文。

 

在互动环节结束之后,民大幻协作为主办方也给了主讲人陈楸帆一个小小的惊喜——一个生日蛋糕!因为1130日就是陈楸帆的生日了,所以大家特地准备了生日礼物。蛋糕虽小情意重,在大家一齐唱过生日歌之后,一起分享了蛋糕。

此外,作家梁清散也参与了这次讲座。虽然此次只是作为观众,但最后也和同学们一起合影留念。活动在愉快而活跃的氛围中结束。

感谢作家陈楸帆分享他在科幻路上所欣赏和留下的风景。今后,科学幻想协会,还会带领大家踏上讲座的征途,前往其它令人神往的人文、科学和文学的风景,领略人类创造力的伟大力量。


喜欢 4 收藏 0 评论
分享

精华评论

总计 0 个记录,共 1 页。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末页
0/140
*
由创企科技提供成都网站建设.成都网络营销
Copyright 2011-2015科幻星云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12024304号-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川B2-20120098

登录科幻星云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