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吴岩
离开第一届中国科幻星云奖颁奖的日子越久,越能感到这一活动的重大意义。
这些天我总在反思,我们这群全国各地的科幻爱好者,在四川科普作家协会董仁威主席的号召和督促下,到底做了些什么?
在过去的三个月中,董主席常常一天要来三四个电话,督促我们“赶快实施下一步”,“赶快组织大家上网投票”,“赶快提供一个评委会的人选”,“赶快开始在 严格的保密下进行评选”,“必须更多依赖会员的投票结果”,“你一定要来成都?澳大利亚先别去了。我的出国都改期了,你还不改?”
说心里话,我原来计划要参加日本科幻大会的。
但海军说:银河奖你一定要来!
董老师说:星云奖你一定要来!
于是,硬着头皮跟太太说,我再晚点去澳洲。我要去参加两场伟大的科幻活动!
我当然会放弃东京而选择成都。
跟所有关心中国科幻前途的作家和爱好者一样,我们格外重视2010年成都科幻笔会和世界华人科幻协会的成立大会。我粗粗地统计,至少有一半以上的作家,完 全自费却亲自到场,更不要提那些铁杆科幻迷了。每每问到大家为什么来,每每的回答都是不言自明的会心对视。大家通过眼光交流关切,通过眼光交流力量。大家 是来挺《科幻世界》的,是不希望这个历史悠久、至今仍然覆盖着中国半壁江山的期刊倒下。大家也是来挺世界华人科幻协会的,想看看这个新生儿到底能怎样的成 长。
我觉得,2010中国科幻银河奖的颁奖会,是一场令人感动的回顾之旅。那部杨枫配旁白的小电影,看着让人感慨万千。而杨潇老师对柳文扬的回忆、谭楷老师对 编辑《科幻世界》30年中选择的三个小事、还有流沙河老师的即兴讲话,都使我这个参会者恍然觉得脱离了当前的时空,回到了过往逝去的绽放的年代。我们到底 是来干嘛的?是来参加给《科幻世界》画句号的大会的吗?是来众声唱起悲叹的挽歌的吗?
实话实说。我和另外几位作者本来是有计划要拜访四川省科协各级领导的。我们很想再把全国科幻迷心中的这块圣地如何神圣、科幻事业如何需要这台历史悠久的 “创新孵化器”的种种细节,再跟各位领导细致地谈谈。我们想把科幻很有可能在不远的将来重新崛起的现实再给他们摆一摆,大家聊一聊。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是 不能改变的。而作为一个与国家的未来发展极度相关的创意产业项目,没有理由不获得更多的重视,得到更大的投入,引爆更强的发展。
虽然这样的机会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得到,但我们仍然通过各种渠道,讲出了心声。四川各大平面媒体和影视媒体,报道了会议的盛况,更报道了我们对四川创意产业中科幻创意方面的强势期待。
我佩服仍然坚守岗位、坚守自己信念的这些编辑们。他们把会议做得非常出色。从第一天下午黄永明的报告开始,到第二天下午作家研讨会的结束,科幻与科学、科 幻与时代、出版与创作、期刊与发展的诸多方面,都得到了深入全面的探讨。更重要的是,在这样的活动增加了科幻作家的代际了解,看到了80后、90后全新一 代作家的崛起。有关这次研讨会发言的全部内容,将会在下月出版的《中国科幻研究》第二期详细展示。
从银河奖到星云奖的颁奖地,驱车不到30分钟。但参加会议的感觉完全不同。如果说银河奖是回顾之旅,那么世界华人科幻协会的成立大会和华语科幻星云奖颁奖大会,则是一次新生之旅。
我跟董仁威老师的相识,大概也有不下30年的历史。近年来,他在主持四川科普作家协会工作之余,逐渐产生了灵感,要把全球科普作家都联络起来,让作品打破 空间的壁垒,在信息时代中相互分享。对这个议题,他越想越觉得得有充分的道理。于是,一年多以前,他专门到北京跟星河和我认真商谈。我们当时,还认为这是 一个务虚的会谈,但没想到,他说干就干,马上就开始了全球华人科幻协会的筹备,而协会成立到底能做些什么,他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评奖。怎么才能实现空间壁垒 的打破,只有让作品站立在一个平台上,才能让各地的作家相互见面,才能让各地的读者分享作品,才能最终让科幻协会变成作家们瞩目、出版机构关心的真正的平 台。
我佩服董老师的这些观点。更佩服他快速动作的本领。在不到四个月的时间里,以姚海军、程婧波、杨枫、董晶等为重要成员的四川工作组,在王晓达、刘兴诗等老 师咨询和协助下,开动了评奖机器。通过科幻网的平台,让会员开始投票,以相对公平的方式获得了候选作品。然后,相互全然不知的评委会成员,完全匿名对这些 作品按照票数进行了审定,确认票选结果的正当性并封存了这些结果。接下来,程婧波协助董老师找到了开会的场地,并全文编制了颁奖会的脚本。而会议的准备、 开场片制作等也紧锣密鼓地按期完成。在北京,韩松等也加紧撰写了宣言和稿件。
我们开玩笑地说,我们是山寨了一次奥斯卡颁奖。这种说法的意思是,我们尽量按照国际通行的颁奖程式安排我们的第一次发奖大会。这样做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 是让这次评奖给人们留下一定的印象,让它能激励更多作者对获得这个奖励的渴望。为此,我看到主办方还铺了一条红地毯。每一个颁奖嘉宾都获得了发言指南,并 在开始前跟自己的搭档认真研究了讲话内容,还做了适当的演习。我得说正是这些前期工作和大家的严肃认真,保证了成立大会和颁奖大会顺利进行到结束。而且, 确实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听到开场片播放时那些欢快的笑声,当看到得奖者那充满谦虚和睿智的讲话,当看到多数作家们在离开现场时所表现出的那种意犹 未尽,我想,我们所有人都为这个新生的婴儿将会有茁壮的生命力而感到放心。
这次评奖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首先,由于时间太匆忙,使一些过程没有充分达到效果。例如,候选名单的生成本身,就没有涵盖全面。第二,由于网络操作等问 题,一些投票的指导也没有能充分解释给会员,这造成了一些投票中的偏差,也使一些很好的作品没有能入围或得奖。第三,由于影视作品到达得较晚,而且电子文 件比较大,无法在网络上传播,因此,观看者不足,这造成了一些选择上的欠妥。第四,作为一次科幻和奇幻文学共同参与的评奖,由于当前会员比较偏重科幻文 学,奇幻作家会员不足,导致了两者之间失去了平衡,没有能很好地兼顾。第五,过分依赖票选结果,而没有充分发挥评委会的作用。特别是在一些双项、三项并列 第一的状态下,评委会应该作出更加严格的裁决。第六,由于开始估计不足,场地选择了110人的电影院,但后来发现,这个场地简直无法容纳参加者。于是,动员成都地区的世界华人科幻协会会员回家去看网络直播,但即便如此,仍然只给科幻迷留下了一排座位。这可能是所有失误中最大的失误!在会后的研讨会上,大家对包括上述问题在内的更多问题进行了讨论,并相信,第二届评奖如果能从更加严格地制定和执行评奖方案开始优化整个过程,华语科幻星云奖会获得更大公信力,并逐渐成为一个行业内非常重要的奖项。
回到北京,董老师马上来电话说,应该开始新的一届的准备工作。随后,专程回国参加颁奖和成立大会的北星从美国寄来了美国科幻星云奖的评奖方法,供我们参 考。有关这次会议的理论特刊,也在抓紧编辑之中。此时此刻,从日本东京传来消息,以夏笳、梁清散等为首的中国青年科幻作家成功地在日本科幻大会上进行了讲 演,获得了听众的好评。而由韩松、飞氘参加的新世纪10年文学研讨会上的后续效应还在加剧,一些文学刊物和社会科学的理论报纸,正在准备系统化地将科幻文 学的现状展示给更多读者。
对我个人来讲,在成都的两天,参加的所有活动都是令人难忘的。除了科协的会场、世界华人科幻大会的成立会场,风味十足的老书吧也令人感到惬意。这一次,我 还结识了许多过去阅读过作品、但却从来没见过面的“老作者”,更见到了我从来没阅读过、但却展示着充分潜力的新作者。我第一次有一种感觉,那就是无论未来 怎样变化,中国的科幻文学事业已经是一个成熟的事业,它的华彩辉煌乐章,可能很快会被谱写,它的容光焕发时代,可能很快会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