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观察网 2014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系列活动在北京举行

    这个周末是属于科幻迷的周末。昨天,2014第五届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开幕论坛在北京举行。论坛中,刘慈欣、王晋康、韩松等作家参与活动。根据日程安排,颁奖典礼将于今天(11月2日)下午举行。

    开幕论坛以“人类的70亿个未来”为主题。新华社记者姬少亭在发言中表示,这起论坛将围绕机器人的未来、人体冷冻技术、太空生态圈等问题进行探讨。随后,美籍华裔科幻作家刘宇昆、上海纽约大学教授张峥(微博ID:竹人)、李淼、韩松等人在论坛中发表演讲。

开幕论坛

会场上撒满了观众抛掷的纸飞机

刘慈欣扔飞机

姬少亭

    雨果奖获得者刘宇昆以《我眼中的未来,机器人革命》为题,与听众探讨“机器人取代人类”问题。他列举了一例,BAXTER,世界上第一个通用机器人,不仅价格低廉、安全而且十分聪明。刘宇昆预言,未来繁重的机械化工作势必会交给机器人做,人将变得越来越聪明,但就业问题如何解决?

    第二位演讲者上海纽约大学教授张峥与听众分享了学界的成果。他指出,尽管机器人越来越先进,但机器使用处于模仿、学习阶段,难以模拟出人的大脑。“计算机会犯错,像蓝屏技术。哈奇和狼的照片,在平时的画面上好认。但屏蔽住它们眼睛,再把哈奇放到野外的背景上,就会误认它是狼。这人能犯的错误之一。”

    “人脑是分层的,这个时候,假如看到一个图像,不能确定,会有猜测。应该是它,可能是它?你的偏见、想法,会影响认知通道,放大错误。想法和偏见是会影响认知的。两个数字叠在一起,要分开,这很难。人会猜出来。但计算机的神经网做这个工作,不太容易。”张峥说。

哪个才是哈士奇?

    中山大学天体物理学教授李淼是第三位演讲者。人在宇宙中的哪个位置?到底有没有外星生物?李淼向听众介绍了人类对这些认知的变迁,并提出自己的观点“人类在宇宙中,是唯一的智慧文明”。

新华社记者、科幻作家韩松在演讲中与听众分享了一个有趣的史料:“我查资料找到四个使用过天文望远镜的元首,康熙是第二个,可能也是科学素养最高的一个。”

    在论坛会场上,科幻作家刘慈欣与人们分享了能源、科幻与互联网的问题。前久邦数码联合创始人张向东将其发言整理如下:“对煤、石油等能源消耗殆尽的担心是杞人忧天,那是因为风能、太阳能等成本太高,未来煤、石油因为短缺而价格上涨,商业市场会自动调节,所以,完全不必担心——估计做环保的朋友该生气了。核聚变没有那么容易,二战时期,同盟国和轴心国两边那么你死我活地斗,什么都是绝密,但核聚变的研究,资料完全共享。”

刘慈欣还抛出另一个观点,“不要问为什么互联网会对三体感兴趣,要问为什么中国互联网界到现在才开始对科幻感兴趣。”

科幻作家刘慈欣也到场,他的小说《三体》英文版将于11月11日在海外上市。(创意图)

    根据活动章程安排,颁奖典礼将于今天下午16:30分开始,颁奖典礼将颁发全球华语最佳科幻长篇、中篇、短篇小说奖等若干奖项。 其中,王晋康长篇小说《逃出母宇宙》、叶星曦中篇小说《天国之门》以及夏笳短篇小说《2044年春节旧事》入围。

(本文综合果壳网微博、韩松微博、姬少亭微博等)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http://www.guancha.cn/Science/2014_11_02_282003.shtml

来源:观察者网 | 责任编辑:李程

 


由创企科技提供成都网站建设.成都网络营销
Copyright 2011-2015科幻星云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12024304号-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川B2-20120098

登录科幻星云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