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腾讯文化 刘慈欣:中国科幻不缺想像力只缺情怀

转载自 http://cul.qq.com/a/20141102/011003.htm

刘慈欣:中国科幻不缺想像力只缺情怀

腾讯文化陈思、贾嘉2014-11-02 10:16


[摘要]缺少有影响力的作品,也缺少有影响力的作家,这两样东西是最稀缺的。只有有影响力的作品和有影响力的作家的数量增长起来,科幻作为一门文学门类才会有前途,才能真正发展起来。

由果壳网筹办的第五届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于11月1日至11月2日在北京举行,图为刘宇昆在活动上发言。

编写:贾嘉,采访:陈思、贾嘉

科幻小说《三体》被公认为“中国第一科幻”,作者刘慈欣更创下过连续8年荣获中国科幻最高荣誉“银河奖”的纪录。在2014全球科幻华语星云奖前夕,刘慈欣接受了腾讯文化独家专访,就个人创作及中国科幻市场现状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在刘慈欣看来,科幻作品提供的是一种可能性,在人类想象中的世界。但是,要产生好的科幻作品和好的作家,仅仅有想象力是不够的,“说是技术、钱,其实都不是,那缺什么?缺精神上的东西与科幻的情怀。”

对于读者来说,最幸运的是,大隐隐于市的刘慈欣,会继续写下去。

以下为腾讯文化专访内容:

谈作品:不管是否超越,我会一直写下去

腾讯文化:这么多年来,可以说《三体》已经成为中国科幻作品一座很难逾越的高峰,您如何看待这一评价?您如何看待这部作品的成功原因?有没有想过如何超越它的成就?

刘慈欣:第一个问题,《三体》现在产生这样的影响力,无论是我还是出版方都没有预料到,距最后一部的出版已经4年,本来认为一两年后热度过去就会被慢慢遗忘掉,毕竟我们处于一个遗忘的时代,遗忘的很快。但到现在,它的影响力还在发酵着。具体到怎么评价的问题上,首先我认为和《三体》本身内容有关系。第二,可能是由于《三体》内容之外的很多因素正好汇聚到一块,推动了《三体》振聋发聩的影响力,包括网络上的舆论。当初《三体》产生影响力时,正是微博兴起的时候,在微博上各种人士的言论对《三体》有很大的推动力,所以《三体》取得成功还有很多作品之外的因素。就《三体》本身来说,你认为它是中国科幻不可逾越的高峰,我不这么看,说句不谦虚的话,这本书的缺点和优点同样突出,这作为一个经典的作品、作为一个不可逾越的作品,显然不能是这样的,优点可能很突出,缺点可以有,但不能那么突出。

至于以后想不想逾越《三体》,肯定想,但很难,就像我刚才说的,一本书的成功肯定有作家的因素,有作家自己的积累与才华。另一方面,它的成功有许许多多的外部因素,说得更明白一些,要靠许许多多的运气和机遇。而这个运气和机遇并不是靠你的努力、靠你自己能得到的,这完全是可遇不可求的东西。所以真的想超越自己各种因素汇聚到一块取得成功的作品是很难的,但我会尽自己的努力,会一直写下去,不管能否超越,我会一直写下去。

腾讯文化:您在《三体》里给读者创造了一个全新的宇宙观,比如 “黑暗森林法则”,从您个人来说,是否相信外星生命的存在?

刘慈欣:从科学规律上来说,从理论上来说,外星人一定会存在,不存在是不可能的,因为宇宙各处的自然规律是一样的。既然在这样一个自然规律的环境下,地球能够进化出生命来,而宇宙的尺度很大,银河系就有上千亿颗恒星,最近一期《新发现》杂志上说,估计银河系中和地球类似的适宜生命居住的星球有90亿颗行星。在这么大的数量上,很难相信没有进化出生命来,也很难相信它没有进化出智慧生命来。

但另一方面来说,现在面临着一个很诡异的现状,即尽管我们全力搜索但没有发现外星生命,这在西方学术界叫“大缄默(greatsilence)”,为什么会这样?这确实是一个很诡异的问题,有各种可能,很可能是我们的技术还不足以让我们发现外星人的生命,还有例外多种可能,包括其中一种最糟的可能——黑暗森林的可能。

科幻是把各种可能性排列出来,我们没有发现外星生命有各种可能,有的可能是很好的可能,比如我们的技术上达不到或者外星人处于某种善意的目的不想让我们发现,怕影响我们自然进化的进程,也有一种不好不坏的可能,像我说的那种“黑暗森林”是最糟的、最黑暗的、最恐怖的一种可能,我也把它排列出来了,是这样。

腾讯文化:那有没有存在一种乐观的可能性?比如,和“黑暗森林”法则相反的一种法则?

刘慈欣:存在,完全可能存在,因为从人类的发展历程来看,随着技术的进步,我们的道德观也在进步,我们对其他生命形式越来越尊重。比如“玉林狗肉节”,抗议吃狗肉,这事在以前不会发生,但今天,随着技术进步,人们越来越文明。而这个规律在宇宙中是否普遍适用,目前还没有得到证明,但我认为有很大的可能是得到使适用的。

如果这样,那么宇宙的“黑暗森林”就不可能存在,因为其他外星文明很可能有相当一部分的技术水平远高于我们当前水平,如果按照这个规律,道德相应的会很高,对别的生命形式给予很高的尊重。但是真正情况是什么样的,我们谁都不知道,目前唯一能够参考的文明范例就是一个——地球,没有办法做更科学的分析,所以目前的现状是一切都是谜,一切只能在科幻中去想象。

腾讯文化:在您未来作品中,您有没有往这方面靠拢的想法或者风格上稍微转变一些?加入一些温情的元素或者其它的?

刘慈欣:这有许多实际问题,你说的“细腻”,加入“温情元素”是可以的,但是要篇幅的,比如《三体》第三部,我和出版商就商量,因为主要读者是学生,书的定价一定要在40块以下,40块是一个心理价,那么你书的字数就得40万字以下。40万字以下,不得不把其中关于4万字的男女主人公的温情、爱情的细节给删掉了,没办法,没有那么大容量。

科幻区别于其他类作品的特点在于,别的文学是现实主义文学,写的就是现实,不需要进行背景介绍,我说一个农场,脑子里就知道农场是什么样的,说一个城市,也知道周围环境是什么样的。但科幻不行,科幻是写一个陌生的想象中的世界,有很多世界不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有的,必须把这个世界描述出来,这会占用大量的篇幅。在这种情况下,就不得不压缩这些篇幅做这些事。这是其中一个原因。

第二个原因是个人原因,我本人是工科出身的。举个例子,如《红楼梦》这样的书,我一直看不进去。以前不敢这么说,怕人家说你没文化,但我确实是这样的,自己的美学观,对特别细腻的、特别生活化的东西不是太感兴趣,你不感兴趣,也就写不好。

谈市场:中国科幻市场很难养活作家

腾讯文化:从您开始写科幻作品一直到现在,您觉得中国科幻领域有些什么变化?比如发表渠道,比如写作环境,在这么多年来有没有明显的变化与进步?

刘慈欣:中国科幻的出版环境一直在变化,目前总的趋势是从杂志时代逐渐向长篇图书时代转移,这是一个大趋势。

以前,中国的科幻杂志也出现过很多,除了一直延续到现在的《科幻世界》和《新科幻》外,中间还出现过《世界科幻博览》、《科幻海洋》,还有许许多多的科幻杂志,但时间不长,很遗憾,都消失了。

中国科幻的作者流动性也比较大,往往出现一个作者发表一两篇引人注目的作品后,突然就消失不见,真正能够留在科幻领域长期进行创作的作者数量是比较少的,特别是与主流文学相比,数量更少。也就是说,缺少那种比较专业的、能够长时间创作的作者。当然,这也是客观环境所限制的,可能因为科幻作者大部分是业余的,几乎没有专业的,如果受到生活中方方面面的压力,到一定程度的话就只好放弃科幻。

现在科幻市场偏小,市场规模很难养活专业的作家,这就决定了现在的状况:作者队伍不稳定。但这些状况目前正在改善之中,关键的关键在于缺少有影响力的作品,不管一个类型文学方方面面的因素,作品是你的核心。

缺少有影响力的作品,也缺少有影响力的作家,这两样东西是最稀缺的。只有有影响力的作品和有影响力的作家的数量增长起来,科幻作为一门文学门类才会有前途,才能真正发展起来。而如何做到这一点是比较复杂的问题,需要出版方、市场、作家的共同努力。

不缺钱,不缺技术,缺的是情怀

腾讯文化:就科幻文学的题材而言,其实中国人还是很喜欢的,包括现在的电影市场,如《X战警》、《星球大战》等,美国的商业片引进来,国内的票房比美国本身都高。但正如您所说,中国科幻题材的作品,能坚持写下去的不多,能一炮打响且特别有影响力的作品也不多,电影也是这样的,您是怎样看待这种大环境?是因为国人缺乏想象力还是有什么其他根源性的问题?

刘慈欣:这个问题人们常问,其实这个问题问反了,为什么我们没有美国那么好的科幻大片,仔细看,不光中国没有,别的国家也没有,为什么就美国能出大片?这才是正确的问法,至于为什么,我也说不清楚。现在这个科幻大片是个特殊现象,就美国能产生这种东西,只有美国文化和美国电影制作体系以及培养出来的观众能够产生出这种科幻大片,别的国家很困难。当然最近也有一些例外的例子,如《超体》吕克·贝松拍的,算法国电影。但总的来说,还是以美国的科幻大片为主体,至于为什么这样真的很难说,一两句话我也说不清楚。

腾讯文化:技术?

刘慈欣:不单单是技术,电影技术是我们和美国差距最小的,差距大的方面看不见摸不着,人们反而都盯在技术上,说是技术、钱,其实都不是,那缺什么?缺精神上的东西与科幻的情怀。

这种情况,跟想象力还不是一回事,是那种对科幻的感觉,对那种未知世界的向往,对宇宙、对大自然的敬畏感,这种东西在很多科幻大片中表现很清楚。如《地心引力》,很简单的一个电影,里面就是两个人,大部分是一个人的电影,可你能处处感觉到导演的科幻情怀,那种对宇宙诗意般的感受,但咱们很缺少这种东西。

编者按:腾讯文化独家专访篇幅较长,将分上下两辑发布,本文为上辑,更多内容敬请关注腾讯文化。


 


由创企科技提供成都网站建设.成都网络营销
Copyright 2011-2015科幻星云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12024304号-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川B2-20120098

登录科幻星云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