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文汇报 未来,科幻能否照亮现实

转载自http://whb.news365.com.cn/gnsc/201411/t20141103_1403259.html 

科幻作家预测:城市只需保有几万辆无人驾驶汽车;畜力将重新取代机械车辆…… 
未来,科幻能否照亮现实 
  ■本报记者 张小叶 

  “我从事的行业与自行车有关,我想请科幻作者们来预测一下,未来的交通是怎样的?” 
  提问者张向东,前九邦数码总裁,目前正在自行车领域开始他的第三次创业。在他面前的,是4位科幻作家:刘慈欣、李淼、刘宇昆和夏笳。 
  科幻作家们做出了一些预测:在未来,电动车将取代汽油车;每个家庭拥有一辆或多辆代步车的时代一去不返,一个城市只需保有几万辆无人驾驶的汽车,便可满足所有人的出行需要;能源耗尽,畜力将重新取代机械车辆……夏笳甚至提出:“云端技术的成熟将使大部分信息畅行无阻,大大降低了人类对实体交通的依赖。也许,未来的人类社会形态是一个又一个的小社区,人们‘诗意地栖居其中’。” 
  而以著作《三体》为国人所熟知的科幻作家刘慈欣,给出了一个听来匪夷所思的答案:“也许,未来的人类能驯化一种会飞的动物。比如,家家户户养一只信天翁?再对它进行一些基因改造,使其能够携带人类飞翔。这样,我们就实现了三维的交通。” 
  科幻,在大部分人眼里是天马行空的想象,它是否具有对现实的指导意义?今天,在果壳网承办的第五届“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颁奖活动上,探讨在互动进行。科幻包含了对文明未来的想象力,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正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驱动力之一。 
  “10年前,视频聊天、网络购物对我们来说也很遥远,像科幻小说。谁能想到,它竟然很快实现了呢?”科幻作家陈楸帆说。 
   
人工智能也能搞艺术创造 
  孟醒,人称“雕爷”,是互联网圈的知名人士。他说,这几年,《三体》在互联网圈很火,因为这部作品中包含了许多“工具性思想”,被从业者们奉为圭臬,比如,“降维打击”。 
  这是《三体:死神永生》中的一个情节:当高等文明对低等文明进行军事打击的时候,选择了一种后者完全没有想到的方式——将低等文明的维度从三维降到了二维。“现在,我们将那些出其不意的竞争行为称为‘降维打击’。”孟醒说。 
  在瞬息万变的互联网圈,“降维打击”时刻发生着。如果没有足够的想象力,你永远无法预测科技将如何改变未来,即使这样的未来就近在咫尺。几年前,当智能手机还没有被发明的时候,人们很难想到,除了打电话、发短信,手机还能作为移动终端,创造一个新的时代。短短几年,从交流、购物到出行,移动互联网使一切都发生了深刻的改变。 
  孟醒想借助科幻作家的想象力,为自己的新创业项目——“美甲”做一个“降维打击”的预测:“那个意想不到的竞争者来自何方?它有可能是人工智能吗?” 
  “我自己觉得应该不会。虽然我不怀疑人工智能的强大,它应该会越来越强大,能够代替大部分人类的工作。但美甲是一个需要艺术创造力的工种,人工智能能取代它吗?”孟醒问。 
  来自美国的华裔科幻作家刘宇昆回答了这个问题,他的另一个身份是程序设计员:“一般认为,人工智能是无法从事艺术创造的。但事实上,以现在的技术,人工智能已经可以创作绘画、音乐……连专家都难以分辨这些作品来自真人还是计算机。” 
  刘慈欣则以多年前的一件趣事验证了这个说法。他曾经编过一个写诗软件,不到1000行代码,在老式的286计算机上运行,写出了许多现代诗。他将它们打印下来,放进一个编织袋,寄给了一家诗刊编辑部。看到诗集的编辑大吃一惊,写信回复说:“您的诗作思维跳跃很大,水平很高,产量也非常惊人。但只有一个问题,这些诗风格雷同,多年下来没什么进步。基于这点,我建议您可以放弃诗歌创作,去写散文。” 
  “你看,从头到尾,他都没有发现,这是计算机写出来的诗。”刘慈欣说。 
   
正在实现中的未来预测 
  在9月的一次演讲中,陈楸帆也说到了科幻对现实的指导意义。“作为想象可能性边疆的基本方式,科幻能够给社会带来的价值远超于想象。” 
  他在演讲里说,“科幻可以帮助投资人对未来的趋势进行判断,把握超出现有信息覆盖范围的破坏式创新增长点;可以借助科幻式的情景游戏,培训员工在不同极端环境下的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可以产生极其丰富的科幻使用场景,帮助市场人员建立创新型的营销模式。” 
  陈楸帆的另一个身份是互联网职业经理人,他供职于百度。与科幻作家类似,IT界也一直是试图超越时代、观望未来的行业。陈楸帆告诉记者,在美国,几乎每一个硅谷工程师都是科幻迷,“从科幻小说中寻找灵感,并将其直接变成现实,这样的案例不胜枚举”。 
  他以百度的新产品“百度Eye”为例,这是一个穿戴式产品,它能够对用户第一视角的视觉信息进行图像分析,并结合大数据分析和人机交互技术,为用户提供实体背后的信息:“比如,你在一个博物馆里看到一幅画,很感兴趣,设备可以感知你正在驻足停留,你只需要用手指在空中对着这幅画划个圈,它就可以马上告诉你这幅画的信息;再比如,你在路上看到有人穿的衣服很漂亮,它也会为你提供服装的品牌信息,甚至直接通过手机在线购买……”这一款概念产品,几乎实现了科幻小说中人工智能助手的作用。 
  科幻从来不是天马行空、孤芳自赏的想象,它总是站在时代的肩膀上向未来眺望。在人类的发展史中,科幻亦提供了许多具有价值的视角。 
  著名的科幻作家、《2001太空漫游》的作者亚瑟·克拉克于1945年为《无线电世界》写了一篇题为《地球外的转播》的文章,文中详细预言了可将广播和电视信号传播到全世界的地球同步卫星系统。当时,即使是专门从事这方面研究的人也对此表示怀疑。然而,仅仅20年后,人们真的发射了“晨鸟”同步卫星。克拉克本人也被称为“人造卫星之父”。 
  近一些的例子有特斯拉的创始人埃隆·马斯克。他本人是一个科幻迷,震惊世界的特斯拉电动汽车,便是从科幻小说中获得的灵感。现在,马斯克正在力推一项听起来不可思议的计划:hyperloop真空管道车。根据设计,这种新型的交通系统将使用巨大的、近乎真空的管道把主要城市连接起来。车厢悬浮于管道内部,乘客坐在车厢里,能够“像炮弹一样射出去”,其速度是飞机的2倍,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行驶至旧金山仅需30分钟左右,因此它又被称为“超级高铁”。这也是从美国科幻作家罗伯特·海因莱因的作品中得到的灵感。 
  陈楸帆觉得,历史的发展是非线性的,有些科技现在看来天马行空,但它很可能在不久的未来进入人类的生活。“因为一些关键的节点,比如人工智能、大数据的发明和运用,会加速科技的发展。因此我们很难去判断,科幻小说中的哪些预测是遥远的,哪些预测会马上实现,科幻对现实的作用,也是在不断前行中被发现的。” 
  (本报北京11月2日专电) 


由创企科技提供成都网站建设.成都网络营销
Copyright 2011-2015科幻星云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12024304号-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川B2-20120098

登录科幻星云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