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海-台湾科幻再回顾与前瞻(1)

一、回顾:依附主流文学与儿童文学的台湾科幻

   台湾科幻文学的发展,从1956年香港亚洲出版社出版赵滋藩三本「科学故事」在台发行,播下种子,这套书以大量的科学数据和知识,串连成太空旅行故事,成为台湾科幻(科普)小说的滥觞,1968年张系国、张晓风、黄海三人,先后发表了科幻创作,正是美国太阳神系列宇宙飞船积极展开登月活动之时,科学万能的气氛弥漫全球,著名的经典科幻电影《二○○一年太空漫游》在台首映,之后,迄1970年代中期,有关百慕大三角、史前文明、外星人、飞碟等书风行世界,吕应钟翻译出版最多、旅美学人张系国译介世界科幻名作并兼创作,倪匡的大众化科幻也在此时加入媒体,并大量出版,《星际大战》、《第三类接触》电影带来科幻热潮,「科幻小说」、「科幻文学」这一概念和名词,终在1980年前后在台湾形成共识。

从台湾之有名之为「科学幻想小说」,到台湾之有「科幻小说」,以至形成所谓「科幻文学」的概念,是经过一段演变历程。而「科幻」一词的广受认同,大约从1968年到1980年初,经历十数年凝聚共识,联合报在1982年五四文艺节前夕的一次科幻座谈会[1],应是具有决定性的作用,「科幻」一词终于确立;甚且在1980年代末期,与大陆科幻接轨之后,发现两岸不约而同以「科幻小说」的名词来标签这样的文类,「科幻」概念上逐渐从模糊到清晰,从雏型到成形以至定型,是经历了一段摸索历程。

台湾的科幻高潮──1980年代的作品多半出现在文学刊物,包括叶言都、黄凡、李昂、苦苓、郑文豪、张大春、袁琼琼、后人、章杰(张之杰)、吕应钟、张大春、哲正、轩辕孙,我连系各位作家提供授权,后来编为《当代科幻小说选》(张系国挂名主编,知识系统出版)。其中,郑文豪必须加以补述。我在照明出版社推广科幻小说出版时,编了一份《飞碟与科幻》()的刊物,接到郑文豪几篇来稿,当时郑文豪还是丰原高中的毕业生,惊为杰作,推介发表在周浩正主编的《台湾时报副刊》。之后郑文豪到东吴大学念物理系,再到中央大学天文物理所念硕士,记得他出国前为我的《地球逃亡》写了序,之后在美国拿到物理博士学位。

郑文豪的零星杰作,都是令人惊服具有宏观的哲思和美妙的逻辑推理的小说。二十一世纪初,猫头鹰出版社连系请他完成小说集,他在美国获物理博士之后进入英特尔工作,公务忙碌无暇兼顾创作,作品至今仍未能结集。郑文豪以其所学的物理基石孕育出风格独特的作品,思想与艺术兼具,以今天的眼光看来,都已达超高水平,与美国年度最佳科幻小说相较毫无逊色,如果能译成英文,应该拿到世界舞台比划。比如《当代幻小说选》中的作品〈无为有处〉,还是他东吴大学时的创作,叙述一个画家完成太初形象后,那个世界震动了,他被那个世界驱逐,从此各个世界如万花筒般爆开来,他穿过浑沌气泡──象征从多元宇宙来到地球,为女孩画像,他要到任可一个世界只要画下一部份图景,一跃而入即可,于是,相偕访遍历史上科学家、哲学家与艺术家所处的各时代,也造访了《红楼梦》的大观园、牛郎与织女星,女孩和众多世界都是他所创造的,都非常真实,但他以为真正的造物主不该像他一样迷惑,他只是旅游各个世界的流浪汉,他也弄不懂宇宙有多少个,宇宙怎么回事?最后男女主角被发现成了拥抱的尸体;流浪旅行,可说是画家生平的写照,也是画家的梦,在这儿,宇宙与人,真实与虚幻结为一体。本篇非常适合改编电影,只是没有有心人去发现吧!这件事给我们的教训是:作品不但要写多,还要写长,才能在读者心目中建立份量。〈沙漏钟〉叙述太阳光能逐渐减弱时,一位国王指示主教将数以万计的俘虏从巍峨耸天的超大沙漏顶端投入,用以祭献伟大的时间,小说细腻的笔触惊人宏伟的呈现出森然怪诞的可怖美感。〈无穷的延伸〉讲的是高倍数的人类文明进化在机器人社会中实验未来文明的进展,几凡机器人的宗教、人性、理智、欲望、生态和社会体系都相同,人类这个机器人的制造者被称为「神」,肉体感官及实质,最后发现,神造的人类终被人所毁,人造了机器人而被机器人所毁,无穷循环延伸。

再举些例子,黄凡获得联合报中篇小说奖的《零》、宋泽莱的《废墟台湾》,都是主流文学作家的力作,却可说是《一九八四》的台湾版,后者更在一本书里将环保与反乌托邦主题兼容并蓄,谈到核能电厂灾难和电视洗脑;张启疆获得幼狮文艺科幻小说首奖的〈老大姐在注视你〉,讲的也是思想监控,文中将「老大哥」反讽写成了「老大姐」;心岱的《地底人传奇》则写出了生态寓言;黄海获得洪建全文学奖的少年科幻《奇异的航行》讲智能老鼠在太空以计算机和机器人管理星球的故事;黄海1989年获颁国家文艺奖的《大鼻国历险记》,首度将科幻与童话结合,写出了生态危机的寓言,文中提到的机器人把核子废料投入太阳焚化炉的概念,张嘉骅2000年七月出版的《宇宙大人》(获中华儿童文学奖)则以同样的太阳焚化炉概念,滑稽突梯的宇宙故事,写成了诙谐的少年科幻童话;这些都是呼应了一九八○年代兴起的风起云涌的环保议题。黄海的「文明三部曲」,三部成人长篇科幻小说:《天堂鸟》、《最后的乐园》、《鼠城记》,更瞄准生态大灾难之后的星球世界,以史诗方式贯穿了三部小说的时空。如宋泽莱《废墟台湾》、黄凡《零》倾向于社会科幻,有的是杰出的主流文学作家跨刀之作,如张大春《时间轴》;女作家平路的科幻隽永迷人,充满寓言和后现代的哲思,〈人工智能纪事〉,写男科学家创造女机器人,两者的爱怨纠缠,女机器人幻想创造另一男人,杀死科学家,最后女机器人身陷囹圄;〈惊梦曲〉、〈岛屿的名字〉,都以台湾意象融入了科幻, 正是张系国当初所倡议鼓吹要求写出中国风味的科幻,前者写台湾最后成了迪斯奈乐园,后者写地殻大变动之后,全球陆地连成一体,台湾消失,幸存的老人孤独而疯狂地找寻台湾岛屿的落寞心情,这是现实与科幻结合的高难度创作。这些作品生长在主流文学园地,看主流文学脸色是必然的,除非另立门户消失于一般文学视野,进入更通俗的文类,则脱离主流阵营更远。

1990年代张系国创办《幻象》杂志,举办科幻奖,主流文学作家也纷投入兼写科幻,如叶言都、黄凡、宋泽莱、张大春、平路、陈克华、张启疆、纪大伟、林耀德、心岱、杨照、洪凌.....迭有佳构,九歌出版社的现代儿童文学奖,也常以科幻作品入围或得奖,形成了台湾科幻文学追求「文以载道」,不与通俗文学合流的传统;台湾科幻1980年以来的一大特色,就是生态环保概念与与反乌托邦思潮──包括探讨科技发展带来的负面的影响和反响。

二十一世纪之交以后,科幻小说逐渐「轻文学化」,环保与反乌托邦的声音逐渐消弱,或许与平面媒体失势、网络兴起有关,写作出版环境恶化,由主流文学主导的文学场域发生异化,科幻小说呈现不同的面貌,不再正经八百:

以明朝北京王恭厂大爆炸为主轴的时光旅行兼历史科幻,获得皇冠百万元大众小说奖的张草《北京灭亡》(1999)之后延伸为三部曲, 可是石破天惊之作,作者之后回马来西亚当牙医,仍不时与文学界或科幻界有连系;《膜》(1996, 2011),获得联合报1995中篇小说首奖,写一个母亲面对自己只剩头脑的儿子,记下了感官之旅;在东吴大学任教「科幻与现代文明」的叶言都,半生写作唯一的精品科幻集《海天龙战》(1987, 2008),是历久弥新的科幻经典之作,小说集里篇篇珠玉;交大科幻中心前主任叶李华倾全力写作的《韦斯利回忆录》(2006-2009)十册书,延续倪匡的通俗和创意,并以最新的科学知识诠释扩充,是在科技与魔法之间的后设写作和创新重构,我曾写论文在中央大学的学术期刊评述,经推介参选第一届星云奖,作者谦让退出。

九歌儿童文学奖,近年已成为台湾儿童文学的重镇,取代一九八○年代之前的洪建全儿童文学奖,得奖的诸多作品,不乏科幻佳构,也脱离不了生态议题和科技文明灾难的省思,刘台痕的《五十一世纪》()写臭氧层破坏后,人类躲到地底和海底生活,绿色植物灭种之后的疫病反扑;胡英音的《安妮的天空,安妮的梦》,借着项练形状的心念幻真机穿梭生死两界,探讨死亡与生命的意义;张永琛《隐形恐龙鸟》写死而复生的机器人与科技的善与恶;陈曙光的《戈登星球奇遇记》,以外星人的眼光投射出对地球人挚爱与关怀;陈愫仪的《孪生国度》写的是缺少感觉的复制人和人进入计算机世界的奇遇;眠月的《少年行星》讲的是移民到类似地球的外星球的故事;侯维玲的《二○九九》讲的是基因重组人与二十一世纪的生态灾难和可怕的战争;王晶的《世界毁灭之后》写核爆浩劫后主角落入地底变种人掌握的挣扎逃生的经过;王乐群的《基因猴王》讲的是人脑猴身的生物,在人类与猴类社会之间过的不同生活情况和心理困惑,涉及的是遗传工程科技带来的影响。

台湾科幻文学的脉络,在21世纪之前,严肃的科幻文学,寄身于主流文学或儿童文学之林,张系国创辨《幻象》杂志和科幻小说奖,希望凸显科幻的自有空间,其实也只能收到部分效果。不管是成人与少儿科幻作品,泰半以生态环保与科学技术的善恶为探索主题,「显示台湾科幻小说具有通俗文学的非通俗化特点」[2]

 

21世纪以来:

科幻研究推广与轻文学科幻兴起

 精通西方科幻的评论家猫昌(林翰昌),称台湾为「科幻沙漠」,他的说法是拿台湾与英、美、日相比的情况,但科幻沙漠近年还是平添了几多新绿。本文即是观察叙述台湾近年的科幻。

跨入21世纪之后,网络兴起,平面媒体逐渐式微,叶李华主持的交大科幻中心的活动与倪匡科幻奖的作品征选,成为台湾科幻的重心,诸多得奖作品也倾向轻文学科幻,之前的严肃科幻色彩逐渐褪色。2003年也曾主办了大型的科幻学术会议,2011年举辨了十届的倪匡科幻奖宣告停办,交大科幻中心关闭,2011年起中华科幻学会延续了微弱的科幻命脉,这是张之杰教授所鼓吹创办的团体,郑运鸿接棒主持,举辨定期演讲,对于科幻影视、动漫画、战棋游戏或模型,广为宣讲。郑运鸿在清华大学开设过《科幻概论》课程、叶言都在东吴大学开设《科幻与现代文明》课程、黄海在世新大学开设《台湾科幻文学》,其他各大学的科幻课不及备载,倒是硕博士论文以科幻为题的已不下百篇。

以文字创作数量来说,台湾科幻在发表出版最多的是苏逸平,过去与倪匡一样在大陆享有知名度,但他是以轻小说或所谓武幻、玄幻为主。值得鼓掌的是小羊慧玲2004年在网络创设了「超异时空文学奖」苦心孤诣七年之后,产生了一批科幻奇幻青年新兵,但也同样在2011年吹了熄灯号,她仍继续在台北与新竹两地不定期举办科幻沙龙。网络科幻评论大师猫昌的「科幻国协」网站,原来名称「科幻国协在台办事处」,不知何故改为「科幻国协毒瘤在台病灶」自我消遣挖苦,(这儿以「科幻国协」简称之)猫昌一人苦心经营,成就了中外科幻知识宝库,网络万众共睹,他的评论高绝悬异,俨然台湾的科幻督察,诊断作品优劣一如针砭时弊,褒贬笑骂;实际上他的网站更适合改名为「科幻国协在台总医院」。

台湾近年可供发表科幻小说的园地,主流文学刊物已渐少接纳,一方面也是自身难保,报纸副刊限缩,大约只有以少年儿童读者为主的《国语日报》,还有一份青少年漫画月刊《挑战者》(20045月创刊,20086月停刊),前者近年发表连载了我不少中篇短篇科幻小说或论述,两者都有李伍熏和我的短篇科幻。纸本书的黄昏,台湾早一点来到了,成人读者的出版社也没好到哪里,一般出版社都苦不堪言,每况愈下,只好倾向通俗轻小说为尚。台北市重庆南路书香不敌咖啡香,书店街爆发倒店潮,八成书店倒了。

猫头鹰出版社可是台湾的科幻科普专业出版社,陈颖青社长选稿严谨,至今除了刘慈欣、叶言都和倪匡科幻奖作品之外都是翻译作品。他与我的一次相聚,告诉我,在封面上明显印出「科幻」两字不利营销(詹姆斯.甘恩在他的《科幻之路》也曾提到美国同样的情况),当时他翻译出版的《时间回旋》成了台湾的畅销书,是因为读者喜欢它融入了亲情爱情友情,具有宇宙宏观和人性优雅,可说是抒情宇宙科幻。

李伍熏的轻小说科幻《星空·21克》(图),摆脱过去专注于深奥的海洋奇幻色彩,将目光投注于灿烂星空和青少年幻想的迷思,作者以软性的笔触,轻巧明快的节奏,含藏了硬科幻的内涵,从现代台北市一名高中生的青春恋曲出发,呈现他的梦想和人生观,勾绘反映了人类在宇宙时空未来二万五千年的变迁旅程,寓意深远。作者承袭《海穹英雌传》以来的创作脉络,带有浓厚生物学色彩。



[1] 参加者有沈君山、张系国、黄凡、戴维扬、杨万运、郑文豪、黄海六人。

[2] 语见台湾文学评论家李瑞腾〈台湾通俗文学略论〉,李氏现为台湾文学馆馆长。


(星云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科幻星云网 www.wcsfa.com



喜欢 2 收藏 0 评论
分享

精华评论

总计 0 个记录,共 1 页。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末页
0/140
*
由创企科技提供成都网站建设.成都网络营销
Copyright 2011-2015科幻星云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12024304号-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川B2-20120098

登录科幻星云

回到顶部